“发明大王”的“节能情结”
《乐清日报》2006年8月1日第2版 记者:徐琴微
柳市镇上来桥村的陈光焕,一个只读过两年半书的农民, 10年申请了37项实用新型的发明专利,其中有20多项已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其他专利正在申请公布。
1989年,陈光焕白手起家,在北白象白塔王工业区办起了一家服装厂,生意日渐红火。服装厂熨烫衣服经常要用到熨斗,但当时车间里用的大多还是电熨斗,电熨斗拉出的电线容易坏而且又危险,衣服的边角还不容易被烫平。有一天,一个车工抬开水时不小心碰到了开水,他的胳膊被烫伤发炎了。这件事却给了陈光焕启迪:为什么不把这些蒸汽热量用到熨斗上呢?1996年开始,他萌发了发明“节能熨斗”的想法。
陈光焕只读过两年半小学,原本做服装的他现在鼓捣起节能熨斗,两个行业风马牛不相及,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他在发明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到处请教。他在发明专利产品“蒸汽速冷熨斗”时,听说聚碳是最好的原材料,但价格不菲,他毫不犹豫花3万元买了一些用于试验。但他很快发现,这种原材料色母掺和不进去,经过反复试验,他意外地发现二手料竟然很容易掺色母。发明“蒸汽滤水器”时,用什么东西来处理水这个难题难住了陈光焕,他割了焊,焊了割,试验了无数次,直到解开谜团,人已消瘦好几斤。
曾在服装界摸爬滚打的陈光焕发现全蒸汽熨斗在使用时造成了极大的蒸汽浪费,一些大企业浪费率甚至高达45%以上。节约能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于是,他到处寻找节约蒸汽的设备,到处搜索这方面的资料。蒸汽熨斗自动疏水器、冷凝水回炉箱、蒸汽炉加水器……倾注着他满腔心血的一项项专利不断问世。
他的第三代蒸汽节能器目前也已开始投产应用,它采用双管道系统设置,解决了第二代蒸汽节能器难以管理的缺陷。该系统内蒸汽可循环使用,节能又节水,相当于节约了30%-40%的能源(煤或油、电)以及水,不需要人工控制各个工序部件开关,大大提高了工效。
发明试验需要不断投入,10年来,他已经为这些专利先后投入了400多万元,还为此卖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服装厂。家里人不理解,经常给他泼冷水,很多好心人也劝他放弃算了,但他却割舍不下,坚持了下来。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