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72号令)执行得很彻底,那塑料袋用量肯定会下降很多。”北京驰腾工贸公司的李经理告诉记者,“那时塑料袋的总用量肯定会有一个急速的下降,全行业都会面临需求下降的问题,我想这肯定会影响我们企业的生产,而且竞争会加剧。”驰腾公司是北京较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北京为数不多的通过QS认证的塑料袋企业。李经理表示,目前驰腾公司已经全部改产符合72号令规定的、厚度在25微米以上的塑料袋,订单情况尚属正常。
而在河北一带的小型塑料袋生产企业则没有那么幸运了。长期活动在环保一线的专家、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告诉记者,从他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现在河北等地区的小塑料袋企业已经主动关停了1/3,主要是因为接不到订单。而河北雄县,正是我国最大的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基地。
据了解,目前我国围绕“72号令”已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办法和标准。而根据三个关于塑料袋的新国标,塑料袋除了要达到25微米以上的厚度外,还必须有符合要求的一系列包括材质说明、安全说明等明显的印刷标志,上马一套这样的印刷设备,至少需要20万元。
“这对那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很多小企业家底也不过才10几万元,如果送到印刷厂印刷,成本更高。”董金狮说,“所以,现在很多小企业已经停产了,还有一些小企业正在寻求合并,比如几家共用一套印刷设备。”但董金狮同时也提醒这些企业只不过是停产,而并未选择关闭。“现在他们多数是采取观望的态度,如果执法不严,我想这些企业一有机会将立刻复工。”董金狮表示。
从消费领域来看,“72号令”的影响力显然大于以往任何一个“禁白令”。在北京华堂商场,记者看到,中小号的塑料马甲袋在这里售价是0.2元/个,大号的塑料马甲袋售价为0.3元/个,而结实耐用的无纺袋售价为3-5元/个。消费者们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自带塑料袋,“现在塑料袋的用量不到平时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更多的顾客会自带塑料袋。”华堂商场超市的收银员这样说。
而在西单商场,记者看到多数品牌的服饰都开始为顾客提供纸袋。对此,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专家唐赛珍提出了异议。她认为,纸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且纸质品在生产过程中污染较塑料更严重。但无论如何,实行收费的塑料袋在包装领域的用量大幅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对塑料袋实行收费后,其用量将会急剧下降。“我觉得现在的关键问题还是要看‘72号令’的执行力度。”驰腾公司的李经理表示。而多数规模较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也持相同观点。他们普遍认为,除了要执行有力外,能否全面、特别是对农贸市场是否能实行有力的监管,是“72号令”这个“禁白令”能否达到环保目的的关键。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