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50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07年底,累计产钢1.94亿t,累计实现利税1 01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692.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10.86倍。2005年以来,武钢先后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 000万t的大型企业集团。
1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绿色制造是武钢的必然选择
2002年以来,世界钢铁业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发展阶段,全球钢铁业供需两旺,钢材价格呈不断上升之势。尽管目前全球钢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大发展时期,但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也日益严峻,钢铁企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武钢来讲,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绿色钢铁制造,已成为必然选择。
1.1 应对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压力要求武钢推进绿色制造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高速增长,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原燃料的供应紧张,交通运输及港口接卸中转能力的不足。未来几年,我国铁矿石、焦炭、焦煤供应,以及电力、交通运输紧张等制约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武钢应对这些压力必须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
1.2 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要求武钢推进绿色制造
国家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0%,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降低10%。随着国家对钢铁企业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将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的挑战。同时,武钢青山本部地处武汉市中环线和外环线之间,随着武汉火车站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减轻对城市环境负荷的压力和减少废弃物排放总量,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成为武钢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重要课题。
1.3 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要求武钢推进绿色制造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温室气体排放成为钢铁业最值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京都议定书》中涉及6种温室气体,和钢铁业关系最密切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能源使用密切相关,因此,武钢必须实施节能减排,建设两型企业。
2武钢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武钢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钢铁主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武钢的中长期目标:2010年,完成并超额完成国家、地方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节能量、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任务;主要能源、环保指标在国际同行业中处于一流水平;积极开发绿色环保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2020年,建成具有资源能源低耗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功能的循环型绿色钢铁企业。
3武钢推进钢铁绿色制造的主要做法
3.1坚持技术创新,深化节能减排挖潜
"十五"以来,武钢坚持技术创新,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引进消化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在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获得了10多项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奖,取得了10多项专利。武钢青山本部的粗钢产量由2000年的665万t提高到2007年的1 190万t,提高了78.9%;能源消耗总量由593万t标准煤增加到880万t标准煤,增加了48.4%,远低于粗钢产量增幅。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72.8%;吨钢综合能耗(标准煤)降低了17.0%,累计环比节能128万t标准煤。
3.1.1 坚持技术改造,提高节能技术和装备水平
近年来,武钢在建设以新一代硅钢、高性能工程结构钢、高级家电板、汽车板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能有效再利用的环保型产品的生产线等效益工程的同时,新上了一大批节能减排工程,如高炉的TRT和热风炉烟气废热回收装置、高炉烟煤喷吹工程,转炉煤气回收技术,连铸坯热送热装工程,鼓风供热工程,热轧厂层流冷却水系统改造,焦化干熄焦装置,以及节水示范工程等。同时利用主体设备大、中、小修时机,积极采用节能技术与产品,逐步淘汰落后、耗能高的设备。这些改造和新建工程运用了大批先进的节能工艺和设备,为武钢有效开展节能减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武钢已建成的2套140 t/h的干熄焦装置投运后每年节水100万t以上,年减少粉尘排放量约4万t,节约能源约8万t标煤。
3.1.2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节能潜力
近年来,武钢瞄准同行业先进指标,坚持开展对标挖潜活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节能潜力,实现了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炼铁系统狠抓高煤比、高风温、高顶压、高煤气利用率、高寿命、高富氧和低Si等关键生产工艺技术。2007年,武钢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529 t/(d·m3),其中7号高炉达2.940 t/(d·m3),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炼钢厂和轧钢厂积极开展热装热送等节能生产工艺,热装率进一步提高。
3.1.3加快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武钢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自主开发了蓄热式燃烧技术、精苯废酸再生利用技术、电除尘器进行布袋除尘器改造技术、140 t/h的干熄焦开发应用技术、转炉煤气回收新技术等。蓄热式燃烧技术,除轧钢加热炉采用该技术外,还推广到高温热处理炉和钢包、中包烘烤器上。开发的转炉煤气回收新技术,采取0G法转炉一次烟气湿式净化工艺,利用余热锅炉回收一次烟气余热产生蒸气,3个炼钢厂均实现了负能炼钢。成功开展了对冷轧厂引进的氮氢罩式退火炉进行改造,将其改为全氢罩式炉。
3.2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冶金渣、废钢、氧化铁皮、含铁尘泥、工业煤气、废水、废气等废弃物。武钢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二次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使生产过程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上资源循环利用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3.2.1 大力开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武钢重点对高炉铁渣、钢渣、含铁尘泥、粉煤灰渣、工业垃圾实施资源二次开发,成效显著。利用冶金渣成功开发出了超细粉、彩色路面砖、烧结助熔剂等产品,取得了可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每年回收氧化铁皮20多万t,回收除尘灰、含铁污泥(油泥)以及瓦斯泥等50多万t。氧化铁皮全部回收利用。2007年,武钢青山本部回收同体废弃物610万t,综合利用率100%,实现综合利用价值13.67亿元。
3.2.2加快工业水的循环利用改造
武钢在新建项目全部采用循环供水方式的同时,加快原有直排供水改循环供水改造步伐,同时对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十五"以来武钢先后完成了焦化、老三轧、烧结、耐材、蒸气鼓风机、高炉冲渣水等多项直流水改循环水工程。仅蒸气鼓风机、高炉冲渣水两项,年降低新水耗量在1.5亿t以上。上述武钢节水示范项目被列为国家第6批国债贴息贷款项目,是原国家经贸委首批5家企业节水示范项目。此外,武钢还完成了北湖排口废水闭环利用工程,将武钢北湖排江的废水回收再处理达到利用标准后回用,减少废水的排放。废水处理规模为8 000 m3/h。
3.2.3加强煤气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武钢重点抓好炼钢厂转炉煤气回收,合理调配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在各生产工序作为加热燃料的有效利用。在4×150 t锅炉的冶炼供热电站和2×220 t锅炉+2×50 MW发电机组的联合机组,利用了大量富余的高炉、焦炉煤气。2007年武钢焦炉、高炉煤气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9.53%、97.35%。部分焦炉煤气还作为居民生活用气,使城市环境大为改善。
3.3 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
"十五"以来,武钢加大环保工作力度,狠抓污染源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关停淘汰了一批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如先后关闭了铁合金、耐火材料公司6座竖窑、乌龙泉水泥厂和消石灰等污染严重、能耗高的落后生产线,年减少排烟粉尘约2 000 t 。加大环保投人,坚持以每年10%以上的投资比例用于提高环保整体装备水平。在技术改造中,100%执行环保"三同时"要求。通过环境治理,武钢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或降低,吨钢各项排污指标有较大下降。与2000年相比,2007年青山地区本部吨钢COD排放量下降了73.03%;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下降了63.85%;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49.78%。同时,武钢着力改善生产环境,开展厂区绿化、矿山复垦,渣山造林、北湖治污。截止2007年,武钢矿山单位已完成硬岩造林绿化720 hm2,其中大冶铁矿已复垦绿化427 hm2,规模亚洲第一,现已创建成国家地质公园。渣山通过造林绿化,也由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林景点。北湖经过清淤治污,种树植草,成为武钢最大的东郊防护体系。
3.4 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武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优化品种结构,依靠技术进步,致力于绿色生态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自主开发了一大批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节约型"产品,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如武钢开发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是冷轧取向硅钢中的高级产品,具有磁感应强度高、铁损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大中型电力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与常规取向硅钢相比,用高磁感取向硅钢制作的变压器具有空载损耗低、噪音小、体积小的优点,适应了节能环保的要求。为满足机电产品小型化、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要求,有利于节能、降耗、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武钢开发了高磁感X系列无取向电工钢。
3.5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
武钢按照绿色化发展战略要求,在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上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构建了各种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一是成立了由总经理挂帅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贯彻落实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统一部署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研究决定有关节能减排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健全管理办法和完善考核体系。制订完善了《环保管理办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武钢节约能源管理办法》、《武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保证了武钢绿色化发展的规范有序。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每年将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下属企业,建立起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从集团公司到基层岗位的责任体系,并纳入各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严格奖惩,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项目和重点耗能设备大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必须有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篇章,节能项目和环保项目必须做到"三同时",经过能源和环保主管部门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后方可开展后续工作。
4结语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武钢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实施绿色化战略,推进绿色钢铁建设,全面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即到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吨钢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8%;吨钢耗新水达到6 t以下;S02和COD排放总量均下降10%。同时,加强绿色产品开发,扩大绿色产品产量和销售量,建成全球最重要的冷轧硅钢片、国内高档汽车板和高性能工程结构钢的主要生产基地。努力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世界企业公民。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