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我国POM的生产与市场需求极不相称,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远远落后遇世界发达国家,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因此,处于汽车和电子等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具有发展POM产品条件的地区,应抓住有利时机招商引资,采用先进的共聚法生产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POM项目。
(一)技术差距是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对POM的研制开发相对较晚,生产规模、产量以及品种、质量始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生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原料单耗高、装置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品种牌号少等问题。例如,杜邦公司均聚工艺POM的甲醛(37%)吨单耗为2.56吨,还有报道为3.08吨,而国内生产POM的甲醛吨消耗为5-6吨,虽然经过改进有所下降,但差距仍然较大。
(二)进口远多于出口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POM,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日本、美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今年来进口量逐年递增,1997年-2000年的进口量分别为5.7万吨、6.34万吨、9.06万吨、10.83万吨,2002年、2004年分别达到13.56万吨与18.85万吨,2006年约为16.3万吨。
每年POM出口量极少,2002年为0.9万吨;2006年为3.3万吨。
(三)产能增长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1966年-2002年我国POM生产能力年增长率为16.7%,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8.8%;而国内POM需求年复合增长约20%,进口依存度仍高达85%,可见扩大国内POM厂家的生产能力势在必行。2005年我国POM生产厂家达到6家,总生产能力达到4.10万吨/年;预计2010年我国POM生产能力为19万吨/年。
造成我国POM 产能增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因是:国内POM市场增长较快,而我国POM生产的基础比较薄弱;另外POM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材料类化工产品,我国巨大的市场引起了国外大公司的关注,外国公司一直想以其产品占据我国市场,不愿转让技术,使国产POM的技术水平提高缓慢,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再有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制约了POM生产的发展。
相关阅读: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