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美国汽车销量为960万辆,以美国过去10年年平均汽车销量的1680万辆计算,仅美国市场由经济不景气“蒸发”掉的汽车销量就超过700万辆。
上海通用投资26.7亿元的(沈阳)北盛汽车新工厂在春节前落成,与美国、韩国并列,该工厂将成为通用汽车全球紧凑型轿车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2月5日,通用汽车表示,正在与中国一汽探讨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或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厢式客车、卡车等大的轻型商用车,类似福特汽车公司的全顺轻客。
这一接连逆势扩张的举动与通用目前的窘境显得格格不入。要知道,在美国本土,通用要依靠政府贷款才能勉强维持生存。2008年通用汽车销量仅为834万辆,比丰田汽车公司少62.8万辆,把稳坐77年之久的全球汽车老大之位拱手让与了丰田。
事实上,因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导致的全球汽车销量的崩溃已无可阻挡。2008年美国汽车销量较2007年下降18%至约1320万辆。市场预计今年美国汽车销量为960万辆,以美国过去10年年平均汽车销量的1680万辆计算,仅美国市场由经济不景气“蒸发”掉的汽车销量就超过700万辆。
在全球汽车市场一片哀鸿之中,中国可以算作是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梅赛德斯-奔驰2008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总和达到32400辆,超越了2007年全年的销量。即使“不如意者”如通用,2008年全年在华的销量仍取得6.1%的增长,虽然低于2006年32%和2007年18.5%的增幅,不过销量仍达到创纪录的109.46万辆。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表示,中国现在“承载着通用复兴的使命”。这样的评价和期待,在目前的背景下,显然不只是外交辞令,而是有着复杂的意义——中国市场有可能成为通用翻身仗的主战场。
对中国的另一个期望,则来自于国内汽车厂商有可能收购国际同行,从而避免其破产的厄运。2008年12月7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奇瑞汽车签约,为后者提供100亿元授信额度,主要用于支持奇瑞“走出去”的战略。在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苦撑挣扎前途未卜的时候,这100亿元的授信立刻让市场浮想联翩,“奇瑞要收购克莱斯勒”的传闻一时甚嚣尘上。除此之外,福特要出售旗下品牌沃尔沃的消息也触动了国内市场敏感的神经。有消息称,奇瑞、吉利和长安等国内汽车品牌有意竞标。
中国市场真的能挽救全球汽车销量崩溃的趋势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2008年一改此前9年一直保持的两位数增长速度,总体汽车销售(包括轿车、卡车及商用车)仅同比增长6.7%至938.05万辆。更严重的是,受经济增速下滑、消费信心不足以及燃油税改革等政策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未来市场前景仍扑朔迷离。CAAM预测今年总体汽车销售增长率为5%,低于政府设定的10%的增长目标。虽然政府在2009年1月初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对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即使按照政府设定的10%的增速,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不过1031.85万辆。考虑到仅美国市场由经济不景气“蒸发”掉的汽车销量就高达700万辆,以中国市场的销量挽救全球汽车销量崩溃的趋势,恐怕是力不从心。
国内汽车厂商能够担当收购国际同行以避免其破产的重任吗?可能性恐怕更低。例如奇瑞一直走经济型轿车的路线,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其利润之微薄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2007年,有研究机构就曾指出奇瑞汽车单车利润仅500元。相对于巨大的并购金额来讲,奇瑞即使有100亿元(约合15亿美元)的授信,也实在是杯水车薪。况且,奇瑞本身还要面对销量下滑、出口受阻的困境。早在2008年7月,坊间就传出奇瑞裁员的消息,进入11月,奇瑞裁员的消息终于在业界被广泛报道。对于目前的奇瑞而言,收购美国同行恐怕还是力不能及的事情。
事实上,对于已经跌至历史低点的美国汽车巨头股票,国内汽车厂商并没有收购之意。根据公开的媒体资料,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指出,对美国汽车企业没什么想法。上汽集团则表示,我们正在消化并购的海外资产,无意收购美国汽车企业。而一向高调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则称丝毫没有收购的打算。虽然在未来不排除出现国内汽车厂商收购国外某汽车巨头生产线甚至品牌的举动,但这种收购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挽救国际汽车巨头,还是个未知数。 作者:程默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