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诺亚在巴比伦的子孙们想建造一座塔。由于大家语言相通,人们同心协力砌砖递瓦,塔很快直入云霄。此事惊动了上帝,他心中大为不悦,心想,人们协同一致,靠的是同一种语言,如今是建塔,往后做起别的事来,就没有不成的了,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他们。于是他对人类的语言设置了障碍,使他们语言互不相通。结果,塔顶的人喊破了嗓子,下边的人也不知道他要砖还是要瓦,塔最终未能建成。
这是《圣经》中很经典的一个故事,说明了同一种语言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需要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企业协同工作。例如,一款车可能由美国的汽车公司牵头开发,在德国设计,其零部件可能由位于欧洲、亚洲以及南美洲等几个国家的企业共同开发、生产,最后在韩国组装成整车。不同国度、不同企业的众多人员一起开发和生产一款汽车,也像诺亚的子孙建塔一样,需要同一种“语言”,这个统一的“语言”就是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福特建立全球统一“语言”
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各种数据管理使用同一种“语言”,来达到提高工作(生产)效率的目标。
福特公司1993年制订了面向21世纪的“福特2000年”长远发展规划,希望用一个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成起来,融汇到一个遍布全球的公用数据系统之中,即C3P(CAD/CAM/CAE/PDM)。
据福特C3P系统的软件供应商———UGS公司福特项目办公室总监Stan Mills介绍,福特实施C3P为主的一体化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后,新车型开发周期从过去的36个月缩短至12个月,新车型开发后期设计修改减少50%,样车制造和测试成本减少50%,节约开发费用2亿美元。有了C3P这个共同的信息“语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福特开发、生产和管理部门及其零部件配套企业,就可以为开发和生产福特的汽车而默契地工作。
福特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从建厂初期,就引进并实施了福特C3P系统。通过C3P长安福特融入了福特全球的产品开发系统,可以同步参与福特全球的产品开发,共享福特全球的知识库、设计方法和流程。
长安福特技术副总裁王兵介绍,在整车开发方面,长安福特引进了福特全套的C3P开发系统,建立了与福特全球产品数据库相连的本地服务器。这样,长安福特就能从福特总部同步获得其全球最新的嘉年华、蒙迪欧及福克斯的产品数据,并加入其开发体系。长安福特推出的蒙迪欧就是采用C3P系统开发、生产的。
使用同一种信息“语言”提升供应商的竞争力
目前,福特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已占全车的50%~80%以上。福特授权长安福特向其供应商推广应用C3P系统,要求各配套企业使用同一种“语言”。
“如果供应商应用C3P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及辅助工程,就能做到与长安福特整车企业同步的设计变更或技术变更,还能提升自己的设计研发能力,降低研发费用,提高开发、生产效率,从而大大提升其在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王兵说。
汽车制造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除了整车企业,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背后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现代汽车开发生产体系采用庞大而统一的数据库,使整车制造企业和供应商使用同一种信息“语言”,不仅能大大提高开发、生产效率,而且能有效避免系统误差的产生。
国际上一些大的零部件公司都有参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设计的能力,他们能根据整车需要,供应系列化、模块化的配套产品。能与整车同步研发,甚至超前开发。业内专家指出,有志于“走出去”的中国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一定要抓紧补上这一课,才有望尽早融入全球开发、采购、供应系统,与世界同步。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