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断蓬勃发展的数字化经济促使整个行业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业务上出现巨大机会。
多年来,中国工业大而不强,以速度为导向的格局始终制约着其迈向更高层次,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也是时代呼唤下的不可违逆的大趋势。当前,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让工业数字化转型显得更加紧迫,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始,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80%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
技术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数字双胞胎、机器学习、AR\VR新技术在不断涌现。如何利用这些数字技术去赋能用户,让其在资产利用、资产优化及所有的运营管理当中,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生产力是目前每个数字化技术提供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EcoStruxure™是施耐德电气提出的一套开放性的工业物联网通用架构,也是施耐德电气在诸多宣讲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汇。用户可以通过EcoStruxure实现面向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及基础设施等细分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开放性架构,合作伙伴及最终用户不仅能够集成施耐德电气自家产品,也可以融合第三方的产品与技术,构建互联互通的现场层,实现企业底层数据在信息层上的完全贯通,在边缘端为合作伙伴及最终用户提供大量的应用、分析和服务,覆盖企业整个生产与运维的生命周期。
对于企业实际制造环节中面临的生产管理,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及时交付、现场管理等问题。施耐德电气在EcoStruxure的基础上,提出了“透明工厂”解决方案。结合自身的丰富工业制造经验和能力,引导客户进行“先医后药”的诊断,再以“先软后硬”两步走的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助其实现精益化生产,使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持续的改进,帮助传统生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进一步提高产出。据庞邢健介绍,在汉威电子透明工厂改造的案例中,施耐德电气根据其所在传感器行业的特点,在仅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情况下,打通不同系统中的客户数据、订单数据和生产制造数据,最终实现了异常响应及时性提升80%、生产效率提升12%、产能提升了22%、人均产值提升了14%、市场反馈的故障率降低25%的效果。
合作共赢推动模式创新
工业有其独特的行业属性,每一个行业,甚至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必定要量身定制。针对于工业这样复杂的场景,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全面的市场覆盖。庞邢健认为,工业领域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让工业企业之间可以且更应该强调合作。
施耐德电气在数字化生态伙伴合作上很早就开始了布局,在全球建立了开发者社区,为施耐德电气合作伙伴与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业应用场景和深度开发环境,依托EcoStruxure的巨大开放性,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此次在厦门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就有2500多位来自电气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客户、生态合作伙伴、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新时代下的产业发展与转型之道,为施耐德电气数字化伙伴生态的构建与发展凝聚了力量。据了解,目前EcoStruxure架构已经部署在全球超过48万个安装现场,得到了超过2万名系统集成商和开发者的支持,通过40多款数字化服务在云端管理着超过160万份的资产。
积极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最终检验转型效果的是企业的收益情况,它决定着数字化转型中企业参与程度与积极性,庞邢健表示,“保持企业的效益、效率、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达成的方向。”
在施耐德电气2019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收益报告中,分享了24份来自于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以平均50%的效率提升证明了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达到节约其资本和运营支出的目的,实现其关键业务转型的目标。
从宝钢1580热轧车间数字化升级到阿布扎比石油公司全景式综合集控中心,从与BP石油的全球数字化战略合作到伊利乳业的数字化工厂改造,施耐德电气通过EcoStruxure架构,已经为全球数百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与服务支持。加速工业企业在能源效率,生产效率、过程效率,多个维度实现质的飞跃。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将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工业企业不仅面临能源与自动化双向转型,也将面对企业间的不断的合作与共赢,施耐德电气将以最积极态度参与其中,推动整个产业的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