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2021工业互联网学术大会上,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刘小军分享了关于工业互联网推动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发展的研究。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相影响,融合发展。其中,制造业处于主导地位,生产性服务业依赖制造业的推动。随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发展,其子系统逐步依托国内外市场协作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但目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程度较低,刘小军指出:“这主要由于两者要素未深度融合,致使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受到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使得产业集聚效应不足。”
工业互联网使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链关系性、结构性地镶嵌在一起,在两者的深度耦合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并起到经济带动作用。
在要素配置方面,工业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建立起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公共的云平台。
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业互联网通过新型技术,把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资源跨地区、跨企业的融合在一起,重塑了工业制造和服务体系。
在价值链整合方面,工业互联网将两产业的要素进行高效整合,使其价值链、产业链分解后以新的方式更加关系性、结构性地整合在一起。
在产业聚集方面,工业互联网使得企业的组织模式跨越地理集聚的限制,走向网络协同化集聚。
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具有促进作用。
会上,刘小军建议,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体系,加快平台培养速度,先建成一批企业级、跨部门、跨系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并提升区域内其他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构建良好的企业生态模式。
同时,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优化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协同效应,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采取各种鼓励措施,提高区域内各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
最后,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鼓励各地企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合作,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国家政策环境的支持,引进技术性人才。
文章来源:吕萌 工联网iitime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