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初,第119届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年会在美国圣安东尼奥隆重揭幕。此次盛会吸引了全球近15000名泌尿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前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学松教授率领的团队也莅临现场,与各国同行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并特别分享了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卓越表现。

来自北大医院密云医院泌尿外科的副主任医师王冰,在本次会议上向全球专家展示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他详细介绍了题为“术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经肠系膜入路左侧输尿管息肉切除+再吻合术”的手术案例。这台手术由李学松教授亲自操刀,是国内首次采用单孔机器人完成的经肠系膜入路输尿管息肉切除及再吻合的尿路重建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术锐®机器人的蛇形臂在术区狭小空间内灵活操作,完成了分离、切割、止血和缝合等一系列精细动作。术后,患者恢复迅速,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及进食,手术切口小且恢复后近乎无瘢痕。


本次分享环节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赫尔希分校的尿路修复及重建专家Susan MacDonald教授、杜克大学医学院的泌尿外科教授Andrew Peterson以及梅奥诊所的泌尿外科专家Boyd Viers教授主持。在交流讨论中,Andrew Peterson教授对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的性能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并询问了它与达芬奇单孔机器人(SP)之间的区别。李学松教授解答道,虽然达芬奇机器人在体积上更为小巧,但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在泌尿外科手术中表现出色,相比达芬奇单孔机器人(SP),术锐®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进步,其单支手术器械的横向操作范围是达芬奇SP的2倍以上,且大角度弯转的灵活设计则在细节操作中更胜一筹,内窥镜可以做到全周向视野调整加之眼镜蛇模式便于观察深部解剖结构,为手术操作提供了更佳的视野。
近些年,李学松教授团队致力于上尿路修复及重建的研究,该团队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了多种较为复杂的上尿路修复术式,如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口腔颊黏膜补片输尿管修复术、全腹腔镜下的双侧回肠代输尿管术等,机器人手术系统使得修复成功率大为提升,其多项研究成果已在《European Urology》《The Journal Of Urology》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每年肾积水的专科门诊量有近1700例,这使得上尿路修复手术工作较为繁重。随着机器人系统的引入,其在术者操作灵活性、体能消耗以及患者预后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术锐®蛇形臂单孔机器人连续两年亮相AUA的舞台,展现其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相信在众多外科专家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下,术锐®机器人作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将在单孔机器人手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术锐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