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储能2025年1月2日官方消息,全国单体最大(300MW/1.2GWh)“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并网成功。该项目配套了比亚迪192套MC-Cube T ESS储能系统。
从单套容量计算,比亚迪储能在此次项目中运用的应该是单套6.25MWh储能系统。这也标志着6MWh+储能系统正式走向并网。
2024年以来,6MWh+储能系统的“竞赛”经历了两个小高潮。
当年4月,宁德时代、比亚迪储能、瑞浦兰钧、协鑫集团、海辰储能、蜂巢能源等企业密集发布了20尺6MWh+储能系统。
9月,远景储能、中车株洲所、中创新航、昆宇电源、天弋能源等多家企业纷纷跟进,并发布了各自的6MWh+储能系统。其中,远景储能将20尺储能系统容量推向8MWh,是当前全球最大的单箱8MWh储能系统。
截至目前,已有超14家企业发布了21个6MWh+储能系统产品。就在近日,亿纬锂能628Ah超大容量储能电芯正式官宣量产。
在6MWh+的趋势中,天合储能、中车株洲所、远景储能、瑞浦兰钧等四家企业的系统产品容量超过7MWh+。
对于此次并网的6MWh+储能系统,比亚迪储能对外表示,MC-Cube T ESS储能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超高能量密度,而且大幅降低了储能系统零部件数量和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也是系统容量不断向大的重要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6MWh+储能系统的发展中,也出现三大趋势:
一是,6MWh+储能产品正在强调“平台产品”特性,忽视容量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推出6MWh+储能系统赛道的电芯企业正在发生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不再刻意突出“电芯容量”。无论是宁德时代“天恒”6.25MWh储能系统、比亚迪6.432MWh储能系统,还是海辰储能新推出的∞Pack+全场景大容量储能平台等产品,都更侧重于强调其“平台产品”特性。
以海辰储能为例,其推出∞Pack+全场景大容量储能平台,具备大容量、标准化、平台化、场景化、可维护性五大优势。采用海辰储能2h专用587Ah和4h专用1175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可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出现上述情况,高工储能认为有两大核心原因:一是,在500Ah+,甚至600Ah+电芯领域,已经全面突破“71173”传统尺寸。未来,电芯尺寸正在走向多样化。那么6MWh+大容量储能系统可能将具备独特性;二是,6MWh+储能系统可能正在验证阶段,电芯出于研发机密保护的必要性,弱化电芯本身容量。
二是,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6MWh+储能系统定义的“争夺”越来越明显。
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系统集成商在2024年9月相继对外公布了其对第三代储能电芯的定义。其中阳光电源的625Ah电芯的背后,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瑞浦兰钧、鹏辉能源、楚能新能源等电芯企业站队或配套。
中车株洲所的688Ah储能电芯背后,则有欣旺达、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兰钧新能源等企业。
而与此同时,电芯企业并不甘心被定义,越来越多电芯开始发布自己对下一代电芯的“判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创新航,尽管其与系统集成商也形成联合开发或者配套,但也针对自身对储能的理解,发布了下一代6MWh+储能系统。
三是,第三代储能系统逐渐开始重视储能核心需求,使得储能领域的竞争从野蛮式竞争进化到客户价值优先时代。
在下一代储能的研判中,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徐清清给出三点理由:一是基于客户需求;二是基于交流侧容量调度需求;三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实际情况。
同样,据高工储能获悉,近日,亿纬锂能60GWh超级储能工厂一期暨Mr.Big628Ah超大容量投产仪式上,还与海外Powin、金风科技、林洋能源等签约。
下游客户的认同,成为越来越多电芯或者系统企业争夺话语权的关键。
话题回到6MWh+储能系统的并网,或将进一步说明大容量储能方向的正确性,同时也将加速推动6MWh+储能系统走向规模化运用。
(来源高工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