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向需求更为明确的2025全球储能市场,不甘只做供应商的电池企业,与系统企业抢单局面已经从“台下”走向了“台面”。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竞争格局也将变得更为复杂。
日前,三星集团旗下三星物产(Sumsung C&T)与海辰储能在厦门签署全球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总容量约为10GWh的储能系统项目合作。
相较电池企业之前的“犹抱琵琶半遮面”,2024年下半年以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电池企业已经不再避讳以系统企业的形象签约或者拿单。
据高工储能梳理2024年的电池企业系统不难发现,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均在以系统角色在海内外市场拿单。
11月6日,瑞浦兰钧与JUNGWOO集团在上海青山实业董事局签订战略合作,将提供容量不低于5GWh储能系统产品和2GWh储能电芯产品。此次合作将开拓海外市场的新领域,构建完善的合作伙伴体系,为海外新能源Pack生产基地的建设生产凝聚力量。
11月13日,楚能新能源与意大利Cestari公司在湖北武汉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短期内在意大利建立1.5GWh的储能系统项目,配套使用楚能自研自产的20尺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 M5,3-5年内实现30GWh的储能项目合作。
国内储能系统项目中标项目中,电芯企业身影也频频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亿纬动力、比亚迪、国轩高科、鹏辉能源、中天储能、楚能新能源、天合储能、远景动力等电池企业也中标了多个储能系统项目。
以2024上半年规模最大新华水电5.2GWh储能系统集采项目为例,包括亿纬动力、楚能新能源、远景能源等电池企业以集成商的身份获得订单。
采购规模排在第二位的是同年5月中国华电集团开启的容量规模为5.1GWh的储能系统集采。比亚迪、上海电气国轩等9家企业中标入围。
采购规模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国能建2024年度5GWh储能系统集采,预估采购容量为5GWh。远景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楚能新能源、中天储能共29家企业入围。
事实上,电池厂商在储能系统领域的布局已经几乎成了“明牌”。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天合光能、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海辰储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力神电池、欣旺达储能、海基新能源、天弋新能源、毫鹏科技等数十家电池企业相继发布储能系统产品。
如今,越来越多电池企业布局储能系统产能,也在进一步透露电池企业已深入系统“腹地”。
近日,瑞浦兰钧旗下兰钧新能源10GWh储能系统集成项目,于1月1日在江苏淮安市开工。据悉,该项目将新建4条全自动电池模组线、4条PACK智能化产线、2条储能系统集成产线,规划1条逆变器生产线,1条储能电池产线,年产10GWh储能系统集成产品。
2024年7月,海辰储能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10 GWh储能电池模块和系统集成工厂正式官宣亮相,这一工厂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海辰储能在全球市场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早在2023年7月,亿纬锂能关于土耳其和马来西亚市场的两则公告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发力布局海外储能系统集成的开端。
事实上,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集成储能系统、延伸产业链是电芯企业对冲储能电芯毛利率快速下滑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越来越多的电芯企业被迫与集成商共同参与储能市场的竞争。
但到了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电芯企业下沉到系统,目前来看亦是行业竞争格局下的必然。尤其在系统企业的“话语权”逐渐变大,电池企业如何构建全球影响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重要命题。
图片来源GGII
(来源高工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