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电建2025-2026年度16GWh储能系统集采入围候选公示,共有27家企业入围,其中仅一家企业报价超0.5元/Wh。
相较此前第一轮开标76家企业入围的“盛况”,中电建公布的二次入围名单中淘汰了近50家企业,且在16家报价超0.5元/Wh的企业中只保留了阳光电源一家。
具体来看,此次入围的企业还包括中车株洲所、精控能源等集成企业;鹏辉能源、比亚迪、瑞浦兰钧、赣锋锂电、楚能新能源、昆宇电源、远景储能等电池企业;以及禾迈股份、科华数能、许继电气等PCS企业。
从招标要求来看,该招标要求投标人近三年内具备储能系统集成业绩不少于1000MWh,同时至少具有1项国内单体不低于100MWh的储能电站项目,且要求电池生产日期不得早于项目实际供货日期超过3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1000MWh储能系统集成业绩标准,对于想要发展集成业务的电芯企业来说,是一波天然的广告和流量,还得到了强有力的央国企背书。
而3个月的生产到供货时间,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用库存电池履行合约的行为,有效避免了过期、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另一方面也筛选了具备短时间内有规模化量产实力的企业。
不仅如此,中电建还要求投标人负责储能系统(含电池)整体质保5年,供货设备20年的运行期检修及维护工作。安全方面则要求,投标人需承诺近三年供货的储能电池系统产品无火灾事故发生。
经过粗略计算,16GWh的储能系统折算下来约5000台3.2MWh储能集装箱、3200台5MWh储能集装箱;需要约1785万枚280Ah储能电芯,约1600万枚314Ah储能电芯。
而本次招标要求储能电芯容量≥280Ah,结合目前280Ah电芯企业约52%的314Ah电芯产能转换率,以及业主3个月生产到供货要求来看,入围企业或许更偏向以314Ah+5MWh的产品组合进行供货。
不仅如此,“供货设备20年的运行期检修及维护工作”,这意味着在20年的运营期内,储能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维护工作,包括电池的更换和修复。这将直接推动储能电芯的维护市场,以及电芯回收等后市场发展。
业主招标要求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储能市场的风向标,代表了储能产品性能、安全等要求最新的变化。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高质量储能系统的需求增加,也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源高工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