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光伏产业的博弈:中国如何巩固领先优势,东南亚供应链如何崛起?

ainet.cn   2025年02月11日
在全球太阳能产业版图中,中国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规模化效应与持续的技术迭代,已形成难以撼动的主导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中国目前占据全球太阳能组件发货量近80%的份额,其制造成本较美国低44%,较欧洲低35%,这一优势源于电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及产业链协同效应的综合作用。尽管美国近年通过UFLPA法案、关税壁垒及《通胀削减法案》试图重构供应链,但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企业通过东南亚布局(如印尼、越南新增产能)仍占据美国市场80%的组件供应,且东南亚本土供应链仍高度依赖中国上游原材料和技术输出。

在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规模经济效应逐步显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迅速,这些因素赋予中国显著的成本优势,目前其他制造中心几乎难以企及。再加上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种种因素叠加,使得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降至美国或欧洲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约为印度产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三分之二。
2023 年,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出口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出口份额达到 53.5%,相比十年前的 35.5% 有了大幅增长,在全球生产份额中约占 80%。而且,中国太阳能板的价格持续走低,这就导致出口数据实际上低估了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真实份额。以欧盟为例,作为中国太阳能板的最大海外市场,2023 年欧盟进口中国太阳能板的价值相较于 2022 年下降了 12%,但进口数量却增加了 5%。此外,美国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组件加征关税,这使得中国生产商将供应链的最后组装环节外包至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等地,这也意味着中国对全球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出口的实际贡献很可能被低估了。

中国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中间产品和半成品领域同样是全球领先,并且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仍在不断攀升。其中,玻璃板方面,2023 年中国的全球出口占比达到 45%,相较于 2014 年的 28% 有显著提高;金属框架的出口占比为 30%,高于 2014 年的 23%;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的化学品出口占比 22%,比十年前增长了 10% 。在多晶硅领域,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不过自 2014 年以来,由于德国、挪威和马来西亚出口量增加,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下降了 2 个百分点。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供应链走向多元化。中国市场份额的下降,或许反映出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数量增多,这些产品使用的是中国制造的多晶硅原料,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原料运往中国,以满足国内产量的快速增长需求。

美国针对中国太阳能板实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等防御性贸易措施,使得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得以承接部分最终组装业务,而且这些业务几乎都是面向美国市场。目前,这些国家在全球太阳能板出口中占比约 20%,在美国进口中占比达 70%。即便如此,尽管东南亚出现了中间产品和半成品的替代供应源,但这些国家的相关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中国的增值环节(以及投资) 。

马来西亚如今是全球主要的多晶硅出口国之一,2023 年其多晶硅出口占全球的 8.3%,而 2014 年这一比例仅为 0.5%。近期,该国太阳能供应链宣布的外国直接投资激增,有望巩固其作为多晶硅、硅锭和硅片等中间投入品及半成品组件生产中心的地位(例如,OCI 公司对其多晶硅工厂投资 15 亿美元进行扩建;隆基绿能投资 3.85 亿美元建设单晶硅片、电池和组件工厂),同时也将巩固其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方面的地位(2021 年,东方日升宣布在该国投资 101 亿美元建设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工厂)。
越南是另一个崛起的产业中心,其不断发展的硅锭和硅片制造业,是马来西亚多晶硅的主要市场之一。从 2020 年到 2023 年,越南多晶硅原料进口量在全球进口总量中的占比,从不到 1% 飙升至 13%。像中国的晶科能源和宁波晶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在越南积极扩大组件、多晶硅、硅锭和硅片的生产规模。
过去十年间,为应对美国关税,中国企业也在泰国进行了类似投资。近年来,泰国还迎来了西方企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比如加拿大太阳能公司的硅片制造厂,以及米德萨姆公司和萨博公司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工厂。2023 年和 2024 年持续的外国直接投资表明,这些国家未来仍将是重要的替代性太阳能产业中心。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推动太阳能光伏供应链向东南亚地区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目前这一投资开始逐渐向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老挝转移。此举很可能是为了提前规避美国针对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部分太阳能光伏出口产品不断加码的贸易壁垒。在印度尼西亚,本地市场需求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未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冲击。然而,柬埔寨和老挝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旦它们也被美国列为反规避措施的打击对象,那么中国在这两国的投资活动恐怕难以持久。

除东盟外,印度和土耳其在未来几年也可能在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与出口领域崭露头角。2023 年,它们是尚未组装成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进口国,分别占全球进口量的 27% 和 19% 。两国都对成品太阳能电池板的进口设置了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与此同时,还出台激励措施扶持本土制造业。目前,相关生产活动大多仍集中于面向本地市场的最终组装环节。不过,印度的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量正在持续攀升,2022 年增长了 250%,2023 年又增长了 211%,且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这表明印度产能迅猛增长,最终可能会吸引更多对供应链上游环节的投资。展望未来,土耳其的太阳能企业也在寻求拓展美国市场,期望填补中国制造商留下的市场空白。
光伏产业展望
尽管存在上述趋势,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仍预计中国将继续保持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即便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正面临整合与价格合理化调整,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显著的价格和技术优势仍将持续。其他国家要达到与中国相当的规模经济和价格水平,尚需数年时间,尤其是当这些生产中心试图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以消除美国方面的顾虑时,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会更大。
此外,其他主要终端市场不太可能像美国那样,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实施限制措施。十多年前,由于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崛起,欧盟的太阳能产业遭受重创,因此,与风能和电动汽车领域不同 —— 低价中国产品在这些领域对欧盟经济和就业可能造成更大损害 —— 欧盟没有太多动力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进口展开大规模新调查。澳大利亚以及许多拉美、中东和非洲国家同样如此。在这些地区,中国的价格优势将确保中国企业保持主导地位。
然而,如果特朗普新政府保留《通胀削减法案》(IRA)中的部分制造业激励措施 —— 这些激励大多流向了倾向支持特朗普的州,美国有可能成为太阳能生产大国。自《通胀削减法案》公布以来,美国的多晶硅、金属框架和减反射涂层进口量分别增长了 28%、17% 和 16%,这表明美国本土产能增长迅速。自 2022 年起,流入美国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大幅攀升。美国太阳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加上对源自中国的原材料的持续审查,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以外地区太阳能组件及中间产品的生产。

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中国将继续作为太阳能电池板及其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向巴西、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市场的出货量将稳健增长。鉴于欧洲本土缺乏可替代产品,且中国廉价的太阳能电池板有助于推动脱碳进程,欧盟很可能仍是中国太阳能产品出口的关键市场。然而,对于美国而言,可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太阳能产品出口供应链,其中大部分产品源自东南亚和印度,并且部分仍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和半成品。美国本土太阳能生产是否会加快速度,进而促使更多下游供应链转移至美国,这将取决于特朗普政府的气候政策,特别是其对保留或取消《通胀削减法案》中太阳能产业制造激励措施的决策。

 

(来源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标签:供应链 东南亚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