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GDP增速全江苏垫底!从 5% 到 20%,揭开南京光伏的 3 大问题!

ainet.cn   2025年02月11日
上周,江苏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了2024年江苏13个设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其中,南京市GDP总量达到18500.81亿元,位居全省第二。然而,与之不匹配的是其4.5%的增速,不仅低于江苏全省5.8%的平均水平,更在省内“万亿俱乐部”中垫底。这一数据背后,既反映了南京市传统产业转型的沉重压力,也凸显了新能源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参与城市,南京在2024年的光伏市场中经历了显著的“冰火两重天”现象。一方面,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利润却出现下滑,技术迭代压力加剧,产业链矛盾日益突出。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77.17GW,同比增长28%,但整个行业却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的核心城市,其光伏产业链虽未形成如无锡、苏州等地的规模化集群,但在分布式光伏、技术研发等领域仍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产能过剩、价格战以及消纳难题同样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南京光伏市场现状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具有较好光热利用条件。全市光伏发电建设起步较早,2013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受城镇发展和地理条件限制,大规模电站开发较少。
2023年,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46.97万千瓦,占江苏省新增装机容量3.3%,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累计装机容量133.49万千瓦,占江苏省累计装机容量3.4%。
截至2024年底,南京市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约1.2GW,占江苏省总量的15%。2024年新增分布式装机0.3GW,增速较2023年的48%大幅下降至20%,主要受低压配电网承载能力限制及消纳矛盾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在“光伏+建筑”领域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南京作为试点城市,已推动多个商业综合体集成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超过5000万千瓦时。
与此同时,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旗下“交汇点”客户端连续发布三篇专稿文章《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直接将南京与杭州对标,检讨了城市在发展、产业和氛围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文章犀利指出,南京不容易出“链主”,只能做“产业链”中的一员,命运被别人决定。南京每年培养出的几十万高级人才,最终都是助长其他城市巨头的成长、成功,而自己只能做做外包,吃点“外包利润”。
链主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苏省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各市依托产业链优势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链主”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引领、产能扩张和生态协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苏锡常为例,苏州以协鑫集团、阿特斯、中信博等企业为链主,主导硅料、组件及储能设备制造,其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硅片、电池、组件及EPC)推动了长三角光伏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并带动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规模化落地。常州则以天合光能为核心,聚焦高效电池技术(如TOPCon)与组件创新,其全球领先的产能和技术标准提升了江苏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吸引配套企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生态。无锡的隆基绿能研发中心专注于BC电池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成为技术迭代的重要引擎。
这些链主企业不仅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输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还通过标准制定、政策响应引导产业链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为江苏巩固“全球光伏第一省”地位提供了核心支撑。
反观南京,本土光伏企业以中小型EPC和分布式开发为主,虽然南京高校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头部企业在本地布局研发,但缺乏真正能够引领行业的“链主”企业。
不过,去年6月21日,南京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南京布局光伏、储能、交通电动化、能源创新平台、零碳园区建设,并和南京一起探索包含研发、生产、回收利用等领域在内的完整产业生态链的融合发展。随着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巨头的布局,南京在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发展有望获得新的动力。

矛盾与政策

然而,南京光伏市场仍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消纳困境、技术迭代压力以及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等问题亟待解决。
2024年南京午间光伏大发时段频繁出现负电价,部分区域电价低至0.05元/度,导致投资回报周期延长。此外,秦淮区、鼓楼区等核心城区配电网升级滞后,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接近饱和,进一步抑制新增装机。
2024年TOPCon电池市占率突破60%,而南京部分企业仍依赖PERC产能。以某本地组件厂为例,其PERC产线开工率不足50%,资产减值损失达1.2亿元,技术转型迫在眉睫。
目前,全国光伏组件产能超1000GW,远超全球需求(约470GW),南京虽非制造重镇,但本地EPC企业受组件低价竞争影响,项目利润率被压缩至5%以下。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并推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例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了度电补贴,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则进一步规范了市场开发流程。
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溧水区人民政府发布的《溧水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同时,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大于8%。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南京光伏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溧水区光伏项目

在大型项目方面,南京还依托“沙戈荒”基地政策,推动六合区100MW农光互补项目,预计2025年底并网。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成为南京低碳转型的标志性工程。 
2025年,南京光伏市场正站在破局的关键节点。技术驱动成为首要破局路径,南京依托丰富的高校与科研机构资源,加速BC与TOPCon技术的产学研转化。隆基绿能在南京设立BC电池技术研发中心,计划2025年一季度投产HPBC 2.0组件;天合光能则与东南大学合作推进TOPCon 2.0技术迭代,目标量产效率突破27%。这两个项目的推进,预示着南京在高效电池技术上的强劲竞争力,将有力推动度电成本的下降。
市场多元化是另一重要策略。南京光伏企业正积极开拓中东与东南亚新兴市场,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合作,实现光伏电站建设的海外布局。这不仅拓宽了市场边界,更为南京光伏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协同同样不可或缺。南京通过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生态,提升项目经济性,缓解消纳压力。公共充电桩与储能系统的配套建设,为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行业自律与产能出清也是南京光伏市场必须面对的挑战。南京企业需主动参与产能调控,淘汰落后产线,同时借鉴成功经验,设立光伏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展望未来,南京光伏市场正逐步走出“阵痛期”,迎来“新平衡”。价格企稳、政策红利与全球需求的增长,为南京光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京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整合高校资源与产业资本,将光伏产业纳入重点战略规划,打造“智能光伏+数字能源”新模式,以重塑竞争力,扭转经济增速颓势,迎接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浪潮。

 

 

(转载)

标签:南京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