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与新时达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新时达创始人纪德法、刘丽萍夫妇及其女儿纪翌签署协议,前者获得后者持有的上市公司10%的股份及19.24%的表决权。上述转让完成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将成为新时代控股股东,海尔将间接成为新时达实际控制人。
受海尔集团入主的利好消息影响,新时达经历了一周的股票停牌之后,2月17日复牌首日开盘涨停,开于涨停价11.17元/股。

持续亏损下的“易主求变”
近年来新时代的持续亏损是促成海尔入主的主要原因。
新时达创建于1995年,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基于对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等三大业务板块,能够为客户提供智慧电梯、伺服驱动、变频调速、机器人和工业控制器等产品及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根据新时达2024年半年报显示,新时达电梯控制器业务出货量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也是国内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背后,其经营状况却陷入了持续亏损的困境。新时达在2021至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79亿元、-10.57亿元和-1.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6亿元。根据新时达上月披露的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1.85~3.67亿元。随着亏损的不断持续,新时达亟需引入资金和资源来缓解经营困境。
由于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原材料涨价与研发投入高企、内外资双重挤压与价格战加剧内卷等因素的影响,2024年,国内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业绩大多表现不佳。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埃斯顿、埃夫特、新松机器人、ST工智无一实现盈利。
为什么是海尔?
海尔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布局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三大赛道。在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中,海尔基于40年智造经验,打造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大规模定制为核心、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聚焦“一米宽,百米深”,构建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立体化赋能新范式,赋能家电、汽车、电子、化工等15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累计服务16万家企业,并连续6年位居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榜首。
入主新时达是海尔加大智能制造领域业务布局的战略需要。
工业自动化是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之一。新时达的技术资源赋能海尔:
● 硬件能力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深入拓展工业自动化控制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成为重要趋势。新时达的伺服驱动、运动控制器、机器人本体可直接嵌入卡奥斯平台,实现“云-边-端”全链路控制,尤其是强化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业务体系;
● 行业场景拓展:新时达在汽车、3C、半导体等领域的客户资源,助力海尔突破家电行业边界;
● 国产替代加速:自主可控的控制器与驱动技术符合政策导向,增强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尔将与新时达共享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精益管理、品牌资源等各项能力,加速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实现行业引领。同时,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的大数据、大连接、大模型的能力将与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形成深度融合,双方协同发力,将为千行百业提供更加完整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美的、格力的跨界并购启示
在此次海尔集团拿下新时达实控权之前,就已有国内头部家电集团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
美的集团早在2017年就通过收购库卡进入了机器人与自动化市场。2018年,美的集团宣布向库卡中国下属业务注资,共同成立3家合资公司,拓展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大领域的业务。
2025年2月5日,在广州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宣布,美的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上的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拥有库卡、瑞仕格、高创、极亚精机等品牌,产品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体方案、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
格力电器则通过自研的方式布局了工业机器人领域。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做机器人已有很多年。目前也同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根据其需求为其定制服务和产品。”
上月,格力电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将深耕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实现机器人产品负载从1kg-600kg全系列覆盖,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家电制造、3C等不同的工业场景。据悉,格力电器已开发了面向锂电、光伏领域的GR35、GR50E、GRS20等工业机器人,面向汽车零部件压铸的GR200工业机器人,以及匹配配液工作站的GRX5协作机器人,并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提供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
从“资本联姻”到“价值兑现”
海尔入主新时代,也将面临着从“资本联姻”到“价值兑现”的风险与挑战。
● 短期风险:扭亏与整合的双重压力
新时达业绩拖累:若亏损持续,可能影响海尔集团整体利润率;
管理融合难题: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的文化差异或导致决策效率下降。
● 长期挑战:行业竞争与技术迭代
竞争加剧:本土机器人及外资机器人的竞争。
技术路线风险:若“软硬一体化”方案未能形成差异化,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对于行业而言,此次交易再次印证:在工业4.0浪潮下,“生态闭环”取代“单点突破”成为竞争核心。无论是海尔的外延并购,还是美的、格力的差异化路径,最终均需回归“技术+场景+效率”的价值三角。
(来源:IIA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