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绿色能源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光伏与建筑融合的创新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下面我们采用最近一段时间火爆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深入分析BIPV光伏技术的核心优势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BIPV到底是什么?
BIPV(建筑一体化光伏):将光伏组件直接集成到建筑建材中(如玻璃幕墙、屋顶瓦片),既是发电设备,又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兼具功能与美学。
与BAPV的区别:BIPV并非简单地将光伏组件附着在建筑表面,而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承担透光、隔热、防水等传统建材的功能。例如,BIPV的光伏玻璃幕墙既能发电,又能作为建筑立面材料,而BAPV仅通过支架安装在建筑外部,不改变原有结构
划重点:BIPV=建筑+光伏,不占地、不突兀,城市建筑的“隐形充电宝”!
相比于传统光伏,BIPV可以给客户带来哪些额外的收益?
空间高效利用:BIPV可直接替代建筑材料,不用额外占地,节省额外安装空间,尤其适合土地稀缺的城市;
建筑美学提升:BIPV可定制化设计(如透光、彩色组件),满足设计需求,让建筑变身“科技艺术品”;
经济性:降低建筑外围护成本,长期节省电费,部分国家/地区提供补贴;
节能降碳:BIPV可显著减少建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助力建筑实现“净零排放”,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
结论:BIPV以空间与美学优势,成为城市绿色建筑的“最优解”。
BIPV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BIPV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
屋顶系统:工商业厂房、住宅、公共建筑的屋顶采用光伏瓦、薄膜组件等替代传统材料,降低能耗并发电,如工厂平屋顶、别墅光伏瓦等。
幕墙与立面:写字楼、酒店的光伏玻璃幕墙透光可调,外立面遮阳板、装饰面板融入彩色光伏组件,兼顾美学与发电。
窗户与遮阳:半透明光伏天窗用于商场采光顶,遮阳百叶、雨篷嵌入组件,实现遮阳避雨与自发自用。
特殊结构:车棚、农业温室、高速公路声屏障等设施集成光伏,拓展发电场景,如充电桩顶棚、透光温室等。
城市设施:公交站台、景观凉亭、路灯等公共设施结合光伏,打造低碳城市空间。
创新领域:柔性钙钛矿组件适配异形建筑曲面,零能耗建筑结合储能实现能源自足,智慧系统优化能源管理。
BIPV目前主要支持政策有哪些?
国家层面政策: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明确提出推广BIPV,要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财政补贴:部分省市对BIPV项目提供初始投资补贴(如0.3-0.5元/瓦),或按发电量给予额外电价补贴。
税收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50%(2023年延续政策)。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投产前三年免征,后三年减半)。
并网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允许“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部分地区优先调度BIPV电力。
地方政策(示例):
山东省:2023年提出新建厂房、公共建筑BIPV覆盖率不低于50%,补贴最高0.3元/瓦。
浙江省:对工商业BIPV项目按年发电量给予0.1元/度补贴,连续3年。
深圳市:BIPV项目享受最高0.36元/千瓦时的补贴,并纳入绿色建筑评分加分项。
BIPV未来发展趋势与行业前景?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作为光伏与建筑融合的创新形式,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推动市场增长: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各国政府持续推出BIPV补贴政策,技术进步也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效率,预计未来几年BIPV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应用场景多样化:BIPV不仅限于屋顶光伏,还将广泛应用于幕墙、遮阳棚、农业大棚等领域,满足不同场景的能源需求。
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BIPV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实现发电、用电、储电的优化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BIPV作为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减少建筑碳排放,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行业竞争加剧与整合加速:随着市场扩大,更多企业将进入BIPV领域,竞争加剧,行业整合也将加速,具备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将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东方日升BIP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