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自春节后DeepSeek走红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创新频频涌现。从消费端到产业端,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
如今,AI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各类好玩又好用的AI应用,为多领域打开想象空间。普通人也能几分钟内生成影视级的特效视频,外贸商家录下口型声音就变身多语种达人;智能人形机器人集体走上新能源汽车产线,AI机器狗远赴南极帮科考队搬运重物……而在遥远的南极,连科考船用到的部分钢板,背后也有AI助力。
在这些钢板的产地湖南湘潭,工厂内多个智能化项目已常态运行:天车自动调度、轧钢自动旋转、棒材AI质检,近年来都逐步落地。现在,这里正研究利用业界首个钢铁大模型,来改造生产中最为核心的一大环节——精炼。
湘钢宽厚板厂精炼车间副主任工程师 罗龙建:精炼过程比较依靠岗位操作人员经验,要完全成熟做一个合格的“一助手”,起码需要2年到3年。比如一些老师傅可以预判实际的钢水温度大概是多少,而且温度偏差基本不会超过5℃。某一个时间点要做什么操作,他们会提前预判。
湘钢宽厚板厂精炼车间副主任工程师 罗龙建:现阶段,相当于一个指导,甚至到后面它自动调整合金的加入。相当于把人的能力差别带来的影响消除到最低,质量、稳定性就会提高。精炼有了“AI大脑”,视觉大模型也当起“火眼金睛”。
湘钢精品高速线材轧钢车间巡检员 肖兵兵:以前,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批号炉号,容易搞混,出错率比较高。现在靠大模型机器识别、摄像头自动识别,还有机器人自动识别,然后自动打印标牌、自动挂牌。
湘钢设备工程部部长 郭理宏:实际上很多传统行业已经遇到了一种技术上的瓶颈。人工智能的出现,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向上突破更好、更高质量的新路径。我们准备在2025年推行至少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华为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总裁 尤鹏:未来低成本的基础模型,还有国产化的算力叠加起来,2025年一定是AI应用到行业爆发的一年。
对外赋能的同时,人工智能产业自身也飞速成长壮大。算力产业,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总台央视记者 宁坤:位于山东济南的一家服务器生产工厂,各类算力服务器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测试。随着今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提速,现在这里生产的AI智算服务器也是越来越多。
浪潮信息生产部副总经理 马志强:比如说,客户增加了很多推理性的服务器。AI服务器的订单量一直在增长,呈倍数级的增长。产品最快5天到7天就可以交给客户。
在距离工厂不到1公里处,新生产的服务器也被用在一座今年新启用的智算数据中心里。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算力工厂”:10兆瓦的规模,每年可满足150万台服务器的测试需求;此外,还能帮大模型、金融和气象等行业快速实现AI算力部署。
(来源 金属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