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塑料厂加大产品包装环节的管理力度,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即每一颗粒塑料也要捡,包装偏差挑战0极限,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该厂每袋产品重量平均偏差为+19.66克,同比下降了10.67克,按每月平均包装料品4.5万吨计算,一季度共减少包装损失57.62吨,增加经济效益50余万元。
据该厂成品车间主任王佐彬介绍:“成品车间担负着全厂50余万吨固体树脂产品的包装任务,每袋产品的重量是25公斤,按照《计量法》要求,每批料品的重量偏差要大于或等于0,如果进一步提高准确包装水平,缩小包装偏差,在保证产品重量符合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哪怕减少5克的偏差,也就一小捏,相当于四五粒绿豆大小的塑料颗粒吧,这样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就能节约100余吨产品,反之就会造成100余吨产品白白流失了本着这个想法,该车间领导干部进行了多次研讨,得出靠精细管理实现包装偏差最小化目标的结论,并紧锣密鼓地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统一思想,传递压力,通过副班、交接班会议、检查工作等形式,及时将工作压力传递给每位职工,切实使其从思想深处引起对准确包装的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对每个班组的包装偏差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每周将考核结果公布在宣传栏内,同时通过开展准确包装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各班组间对准确包装的重视程度;三是认真抓好包装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将设备故障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四是建立了三级抽检制度,即车间级抽检、工段级抽检和班组级抽检,车间级抽检每天两次,工段级和班组级抽检每两个小时一次,通过三级抽检,发现包装偏差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包装偏差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该车间还针对低密度聚乙烯包装线包装料仓小,容易受生产装置开停车送料不稳定而影响包装准确率的实际,制定了“特护制度”,即在生产装置送料不稳定的时候,可以采取暂时停止包装线的运转,等稳定后再继续包装产品,并加大抽检力度,每小时抽检一次,确保包装质量。同时,每当包装线检修后,也要对其实施特护制度,每20分钟对包装偏差进行一次抽检,直到设备运转正常为止。
为进一步避免浪费,该车间班组职工积极开动脑筋想出金点子,他们利用废旧的编织袋做成漏斗式的带子,套在容易散落粒料的部位,将散落的粒料回收在容器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落地料的产生,今年一季度,产生落地料9.26吨(占包装产量的0.06),同比减少5.06吨,同比降低35%。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