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品种繁多,但总量不大,人们往往只看到它的“四两”而看不到它“拨千斤”的重要作用,这是造成我国分析仪器产业“散、弱、小”的原因之一。这种现状使企业在研发方面不可能有较大的投入,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困难重重。研究报告中提出政府应利用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大企业做强做大,专业企业(或称小企业)做精做专;促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搞上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骨干企业,推动那些来源于高校、研究所、海外学子的技术持有者所创办的公司朝着专业化技术、专业化部件、专业化产品方向发展,逐步消除国产仪器空心化的现象,以此来推动分析仪器产业集群的形成。
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对分析仪器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分析仪器产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资金的短缺也就影响了高端人才的引进。研究报告呼吁政府、企业、金融界资本市场及私人企业家等各界同仁共同关注并能看好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按照市场化的运作规律创办针对科学仪器产业投入的经营机构,支持分析仪器自主创新产品,加强由产品研发到产业化各个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振兴我国分析仪器产业的速度。
研究报告的附件大都是课题组第一手调研的资料,内容详实、丰富。其中: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细则(试行);国内外差距报告(四类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及关键技术清单;技术来源途径及典型案例等四个附件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