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杨坚:中国车企不该因双龙事件放慢国际化步伐

ainet.cn   2009年02月02日

中国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其韩国子公司双龙汽车公司之间的摩擦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1月初,双龙汽车在韩国申请破产保护。为此,双龙汽车的工人们上周在首尔的中国大使馆前举行示威,声称上汽有不负责任的行为。

 

尽管双龙已成了一个烂摊子,但中国汽车制造商不能因此就对海外收购失去信心。上汽在韩国的过错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教训之一:由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市场缺乏经验,他们应该慢慢起步,谨慎前行。

 

当上汽在2004年以近5亿美元买下了双龙汽车49%的股份时,上汽对将要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

 

由于对韩国政治状况不够了解,也没有与工会打交道的经验,上汽未能赢得韩国员工的信任。在上汽接手后不久,双龙的韩国工人就举行过一次罢工。之后,上汽和双龙汽车工会之间的冲突就从未停止过。

 

而且在与双龙的运营整合方面——包括一项在华组装双龙SUV的计划,上汽的进展也甚微。

 

相比之下,上汽对MG罗孚公司的处理就很得当。上汽在2005年买下了罗孚75平台并将其运往中国。上汽还聘请了前MG罗孚的许多工程人员在其设在英国的研发中心工作。

 

这成功地帮助上汽开发出自主汽车品牌——荣威(Roewe)。截止目前,上汽已推出了荣威750中型轿车和荣威550小型车。还有更多新车将陆续面市。

 

教训之二:要走向全球,国际化人才不可缺。

 

有跨国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在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中还很少。

 

2005年和2006年,上汽有幸请到有着丰富跨国经验、曾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管理职务的菲利普·墨菲(PhilMurtaugh)作为其开拓海外市场的先锋。

 

当时,墨菲也是双龙和上汽的运营整合的负责人。

 

但到了2007年中期,墨菲离开上汽,进入克莱斯勒公司掌管其亚洲区运营。

 

据熟悉此事的一位消息人士说:“如果墨菲仍留任的话,双方(上汽和双龙)的摩擦可能不会这么严重。”

 

汽车制造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要取得长期的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对汽车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

 

不错,上汽对双龙的收购目前看起来是不成功的。但上汽和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不应就此灰心丧气,而应从中吸取教训,缓步踏实地进军全球。

 

(转载)

标签:杨坚 中国车企 因双龙事件 放慢 国际化步伐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