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谁来接沃尔沃这烫手山芋

ainet.cn   2009年02月08日

奔驰放弃收购,原因是整合需要投入的资金过高。宝马也不可能了,就连老东家瑞典沃尔沃集团也表示对沃尔沃轿车公司不感兴趣。福特99年花费64.5亿美元高价从瑞典沃尔沃集团手中收购的沃尔沃轿车公司,在2000年达到了年产销42.21万量的高峰之后就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08年更是亏损了15亿美元。即便沃尔沃汽车是福特旗下盈利状况相对比较稳定的豪华车品牌,但是这个烫手的山芋终究是要出手了,谁敢接手呢?

 

烫手的山芋

 

给中国的车企带来机会

 

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国内的几家汽车企业,从目前看到的消息来看,上汽、长安、吉利、奇瑞都曾经是绯闻人物。福特公司也曾对外宣称中国的长安汽车公司仍有收购可能,但是也许是福特公司过于乐观了。虽然有外电消息称,福特最早将于本周开始邀请有意竞购旗下沃尔沃Volvo奢侈汽车品牌的各方,来协商收购意向。

 

一个百年汽车巨头,连续三年亏损,将PAG集团中的沃尔沃标价60亿美金出手也算是个不错的方案,至少可以通过缩减成本、减少亏损来保存主品牌的实力。遗憾的是国际中的汽车巨头面对金融海啸都难以脱身,又怎么能耗费大量现金,分身接下这个已经出现伤口的第二阵营豪华车品牌呢?但是,别忘了世界上的汽车大国——中国。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花钱买时间原本就不是亏本的买卖。得到一个如此知名的汽车品牌,同时还有大量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安全技术和发动机技术都可以让自身快速成长。

 

沃尔沃在豪华车市场中完败给德系的几个竞争对手,即便是相比几个日系的对手也没啥优势。但是对于中国的车企来说,这一豪华品牌完全可以在国内车市傲视群雄了。毕竟沃尔沃和名爵的彻底落寞不同,至少沃尔沃还是有希望振兴的。以低调、安全的风格进入国内的中高端车市,沃尔沃可能会成为中国车企不错的开路先锋。

 

四大难题阻碍中国车企步伐

 

看起来多么美好的一桩买卖,但是别忘了,这可是60亿美元阿,长安集团整体一年的营业额也不到百亿美元,花费营业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资金去做收购,确实是一件疯狂的事情。更何况,这是营业额,不是利润额。不过中国可以政府干预吗,福特的知情人士也表示,由于缺乏融资渠道,中国车企不排除以政府的力量来介入本次收购。但是在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会不会有国字头的机构来进行这个风险巨大的融资计划呢?福特需要的可是真金白银,而不是那些虚头八脑的股权置换。而且收购之后短期内想要扭亏基本是没有任何可能,那么也就是说除了收购的资金之外,可能还得准备一大笔现金来维系这个有庞大分支企业的日常运营。因此资金会成为阻碍收购的第一个屏障。

 

即便是资金问题搞定了,沃尔沃的文化和风格多年来一直都在强调着安全两个字。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辆动不动售价几十万上百万的豪华车,安全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当你的主要特征变成大众化的要求之后,这个特征也就不能再称作是特征了。虽然安全对于汽车来说是很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这么多年说下来,消费者难免会有些审美疲劳了吧。安全,即便是对比奥迪的科技卖点也要明显落后了,更别说奔驰的豪华与宝马极致驾驶乐趣这样鲜明的特征了。因此,如果拿下了沃尔沃,新的品牌诉求必须能有所突破,并且可以快速融合国内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否则,沃尔沃依然只能是个老态龙钟的迟暮老人,社会中的新贵们依然不会为之侧目。此乃第二个难点。

 

沃尔沃在国内市场也一直没能有很好的表现,长安生产的沃尔沃S40在竞争对手面前完全找不到北,进口车型C30S80XC90也一样没能成为主流车型。车型的缺乏,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会让沃尔沃品牌在国内向前的推广举步维艰。更何况打上中国烙印之后的沃尔沃会不会在消费者心中改变品牌形象呢?这个只是各迟早的问题。那么怎样能快速打开市场?快速进入主流阵营,分食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市场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这是第三个难点。

 

沃尔沃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的整合变更与管理也会是中国车企在收购之后遇到的一个难题,纵观国内车企,尚未有谁能有这样管理全球销售网络的经验与能力。收购沃尔沃,人资关系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变更、全世界那么多沃尔沃车主的服务问题,没有一个是好解的扣。和双龙类似的,来自沃尔沃汽车工会的巨大压力就会使收购计划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如果想要利用沃尔沃这个品牌打开市场,最重要的核心市场必然还是国内,如果没解决好外面的这些包袱,想要在国内打开市场恐怕也不会一帆风顺。如果再有像上汽和双龙这样的事件发生,经验不足的国内车企没准依旧还是只能吃个哑巴亏。如果上汽双龙时间没有东窗事发,这点可能还不会被重视,但是现在已是杯弓蛇影成为了第四个难题。

 

谁来尝烫手的山芋?

 

沃尔沃已然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中国的车企想要拿下烫手的山芋必然是风险很大,且不说其他问题,就是资金、品牌诉求、市场的快速打开和国际企业的包袱这几个难点就足够国内的车企好好思考思考了。上汽是国内车企中资金比较雄厚的一家,在经历了双龙事件以后相信对与国际并购一定会非常谨慎,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不会下手,毕竟这个价格可真不便宜。长安汽车如果收购,成本比例会很高,没准还会连累现有的企业。至于国内的民营车企来说,以过高的杠杆比例收购沃尔沃汽车也不是一件合适的交易,还会使自身资产负债率大大提高。收购是一件看起来很美丽、很牛屄的事儿,但是之后的问题可真的会让国内这些本土车企焦头烂额、无所适从。

 

面对金融危机的世界大环境,国内的车企们,上汽也好、长安也好、民营的吉利也好,请三思而后行!

 

在截稿的时候,又传出了雷诺和福特在商谈收购事宜的消息,不过具体的细节和形式依旧没有准谱。究竟谁会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呢?沃尔沃会打上哪里的烙印?我希望是中国,但可能不是现在。

(转载)

标签:谁 沃尔沃 烫手山芋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