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2009PVC制品行业在危机中寻求突围

ainet.cn   2009年03月26日

  自2009年春节以来,国内PVC市场行情几度涨势浮动,终因需求难以提振价格不得不窄幅回落,导致PVC市场行情难以有实质性回暖。

  1月PVC市场呈有价无市局面,因元旦和传统春节假日集中,下游制品企业多提前停工放假,歇市气氛浓厚,需求萎缩,市场价格基本处于6350-6500元/吨。2月PVC市场呈先扬后抑之势,月初上游厂家及贸易商尝试性拉升报价,市场报价提涨至6450-6600元/吨,因需求难以跟进而回调价格,至月底企稳在5900-6000元/吨水平。3月初的PVC市场并未随着气候的转暖而升温,虽一剂“优惠电价取消”针剂给僵持低迷的PVC市场注入了活跃的动力。因电石成本增加使得PVC市场价格的推高变得水到渠成,迅速从5900-6000元/吨的水平涨至6100-6300元/吨的价位。但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还是因为下游需求“从中作梗”,导致价格又开始呈逐渐跌落的趋势。

  分析2009年1-3月中旬国内PVC市场行情,我们可以看出,决定PVC市场行情好转与否的关键因素还是下游塑料制品需求状况,当需求难以得到实质性改观,即使价格攀升,也是昙花一现。

  塑料制品产量增幅放缓

  说到需求,其实质就是下游塑料制品,而我国又是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作为石化产业的下游产业,自2008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及蔓延以来,我国的下游塑料制品遭受沉重打击,从多年高速增长的风光时刻跌入连续7个月需求持续缩减的深渊。需求持续减弱、库存难以消化、订单大幅下滑、企业开工水平降低、出口放缓、资本运作遭遇瓶颈等一系列问题也在随着金融危机日渐蔓延至实体经济,并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演化而深入。

  据中国塑料信息库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增长速度呈下滑趋势。虽在2008年前2月的塑料制品产量增幅达39.13%,是近6年来增幅最大的,其实主要还是因为2008年南方百年一遇的冰冻自然灾害,加大对编织袋、日用等塑料制品的需求。而在2009年1-2月份我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为610.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587.0万吨相比增长仅3.94%,下游塑料制品的需求增速不断下降,也说明我国塑料制品遭受经济危机的重创已显露无疑。

[DividePage:NextPage]

  作为PVC产业链下游的塑料加工企业,主要是管材、异型材、电线电缆等制品。管材方面:2006年我国塑料管(棒)材产量为288.14万吨,较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46.43%,2007年产量为350万吨,与2006年同期同比增长21.53%,2008年产量在459.3万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31.23%。型材方面:2006年我国塑料型材(含片材)产量为308.44万吨,较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30.31%,2007年产量为345.38万吨,与2006年同期同比增长11.98%,2008年产量在356.9万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仅增长3.34%。

  从这三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塑料型材产量增速大幅放缓。在2008年举办的两届华南地区PVC塑料制品俱乐部会议也显示,自2008年8月份以来,因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入,我国型材和管材行业大部分企业微利经营。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由于市场对建材的需求萎缩,厂家销售困难,库存压力大,资金回笼期延长,多数厂家经营困难,部分厂家甚至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另外以供应外国订单为主的企业因订单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情况逐渐陷入困境,根据订单情况机动调整生产的企业不在少数。采购原料也基本根据订单情况进行,厂家基本没有为后市大量备货行为。另外甚至有少部分企业基于自身状况采取退出或改变经营方向的战略转移。从2009年2月份的塑料制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我国管(棒)材1-2月份累计产量为58.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75%。1-2月型材累计产量为39.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2%。

  塑料制品出口形势严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国外需求的萎缩已经对我国出口造成重创。作为出口大户的塑料制品行业,2008年出口下降十分明显,来自广东、福建、浙江宁波、江苏、上海等主要出口口岸统计的2008年塑料制品出口统计数据显示,出口量下降,出口增幅放缓。各地区塑料制品统计情况如下:

  广东省2008年前11个月累计出口塑料制品33.4万吨,比2007年同期下降4.1%;价值54.3亿美元,增长1.5%。自2008年8月份以来,广东塑料制品月度出口已连续4个月出口同比下降趋势,其中10月出口降幅达到20.1%。

  浙江省宁波口岸1-11月塑料制品出口58.4万吨,同比下降3.1%,价值15.6亿美元,增长8.9%。

  江苏省2008年1-10月累计出口塑料制品29.4万吨,价值4.7亿美元,比07年同期分别增长8.8%和22.2%,出口量增幅下降17.3%。

  上海关区2008年1-10月累计出口塑料制品93.6万吨,价值26.8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0.6%和10.4%,增幅分别回落5.3%和0.6%。

[DividePage:NextPage]

  截止2009年3月2日福建海关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2009年1月出口塑料制品3.6万吨,同比下降21.6%,价值9708万美元,下降13.4%,是自2007年7月以来福建省塑料制品月度出口量连续19个月同比下降。

  塑料制品出口下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出口环境双向趋紧,一方面,国内连续抬高塑料制品的出口门槛,国家先后2次下调塑料制品出口退税,下降幅度累计达8%,并将其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出口目录;另一方面,国外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继2006年9月欧盟对中国塑料袋征收最高28.8%的反倾销税后,2007年3月美国又对中国聚乙烯零售包装作出倾销幅度为77.57%的复审终裁。二是外部需求急剧萎缩。美国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蔓延,发达国家居民消费需求明显萎缩,如美国2008年9月消费开支出现近17年来首次下滑。

  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运营压力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改造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些提振经济刺激措施效果的显现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我国PVC制品的主要出口国仍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挣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至少要到2010才会出现好转。在全球性的危机中,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中国,在此次危机中显然难以独善其身,据掌握的种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塑料制品企业仍在艰难维持。虽然近期取消优惠电价推动PVC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回暖,但从长期来看,无疑将会给后市造成更大的压力,下游制品企业面对价格走高,表现抵触情绪,将使需求改善难度加大。

  另外,汇率波动是影响企业开拓市场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高,给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出口企业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汇率不稳已成为外贸企业接订单时最担忧的问题,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加剧了部分出口订单流失。当前大部分外贸企业都存在一定的收帐风险,订单取消、付款滞后、客户倒闭等现象普遍增加。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维系原有市场,还是开发新兴市场,出口收汇安全都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最大挑战。从该公司在2008年的理赔数据看,2008年实际支付赔款总额增加了209%,中国企业在出口收汇环节面临的违约率增加了189%。

  据了解,目前,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海外主权违约风险加大、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已经越来越明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方面人士表示:“这些变化导致出口企业在订单机会与应收账款风险之间很难作出选择,出口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进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可能置出口收汇风险于不顾,冒险签约出口。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不利于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DividePage:NextPage]

  利好政策支撑PVC制品后市看好

  面对内忧外患,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如通过扩大内需、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出口退税调整等相关政策来积极应对内忧外患。

  在2008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部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这使萎靡的塑料出口市场得到喘息的机会。

  另外,增值税转型是提振经济的一大长期利好,对于塑料行业来说不仅能够通过经济的提振改善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更能直接减轻企业税负,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使企业利润水平直接提升。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出台十项促增长扩内需措施,投资4万亿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在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审核并通过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我国包括PVC在内的石化行业积极扩大内需,促进出口提供强大的信心支持和政策支持。

  虽然目前PVC制品企业面临着多重考验,但我们也不必因此就太过悲观,随着天气的转暖,我国的建筑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漫长的寒冬,何时见底尚不可预知,但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电网改造工程将陆续展开,这些工程势必将对我国的PVC制品行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我们可以断定,随着出口退税等经济刺激措施效果的逐渐显现以及下游需求的增加,PVC制品行业仍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但目前PVC制品企业的需求仍处于缓慢的恢复过程中,开工率多数维持在70%—80%,也有部分厂家开工负荷不足50%,厂家基本上是根据订单情况进行采购,组织生产,由于国家投资大量资金刺激经济的政策在短时间内仍将难以有明显的效果显现,故近期PVC制品企业订单情况仍将难以有实质性的好转,维持目前的低开工率也将是近期的主流,而受订单不多影响,制品企业对PVC的需求也将延续低迷态势,PVC市场在短时间内仍将难以获得有力的支撑。有效需求不足将是制约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故2009年石化及其下游塑料制品行业恢复都将是缓慢而非急促提升的。

(转载)

标签:PVC 危机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