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纯电动汽车已被国内汽车企业视为“明日之星”。在最近两年的北京和上海车展上,排名前30位的汽车企业基本都拿出了自主开发的纯电动汽车样车;比亚迪、奇瑞等车企的纯电动汽车甚至已经下线。但令人不安的是,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这意味着汽车企业当前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等标准出台后,有些做法可能需要修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车企多少有些“放不开”。
企业研发先行一步
“纯电动汽车在全球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即便像欧、美、日这种汽车工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也并不都拥有完善的纯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张泉表示,很多领域都是先有产业,后有标准,中国车企在缺乏国标的情况下先着手进行研发,也属正常。
但眼下,车企对纯电动汽车国标的盼望空前迫切。这源于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今年将在国内5个城市试点,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这是我国首次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范围从政策采购和企业采购扩大到个人购买。精明的汽车企业马上算账:按现在的成本控制水平,一辆纯电动轿车的市场售价可以低至10万至15万元,跟一辆经济型轿车差不多;一辆纯电动轿车百公里耗电最多10度,不到5元钱,而一辆经济型汽油车百公里耗油大约7升,合40多元;按一年跑1.5万公里算,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要少5250元;如果一辆车能用10年,就能省5.25万元;再算上国家补贴,市场竞争力与汽油车已相当接近。
“市场没启动时,做点儿前瞻性的工作,没标准也行;市场快启动了,企业十万火急赶着批量出车,这时盼国标,就真跟盼星星盼月亮差不多了!”张泉说。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