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光伏发电是装机潜力最大的发电方式
1.1 光伏发电的理论容量
1.2 光伏发电是长时间线度方面的新能源最终方向
1.3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 光伏发电的成本考量
2.1 目前光伏上网电价依然居高不下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制造成本分析
2.4 光伏发电系统的营运收益与成本
3. 光伏发电技术
3.1 半导体特性和光电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基础
3.2 各种半导体发电技术的差别
3.2.1 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
3.2.2 各种半导体光电效率的区别
3.2.3 影响光伏电池效率的主要因素
3.3 典型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综合比较
4. 政策性补助是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必须条件
4.1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规划
4.2 依赖市场机制推动光伏市场的尝试——日本
4.3 补贴政策的离散化——美国
4.4 上网电价补贴的首创者——德国
4.5 我国的光伏补贴政策
摘要:
• 光伏发电是长时间线度方面的新能源最终方向。长远来看,光伏发电由于其巨大的挖掘潜力,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专家预测2030 年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占比将达到10%以上;2040 年可达到20%以上;到21 世纪末达60%以上。
• 虽然取代传统火电让光伏系统的存在具备先天基础,但其长期的合理性需要用持续的盈利能力来加以证明。而与光伏系统盈利直接相关的,则是系统整体的营运能力是否良好。一般而言,除系统造价的折旧之外,光伏营运所需的维护费用较低,而其发电收益则与其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 晶体硅材料凭借极其成熟的加工工艺和丰富的原材料储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保持光伏材料的主流地位。目前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确认了这一趋势。薄膜电池由于绝大部分涉及一到数种稀有元素,未来大规模应用时成本预计将大幅度提高,部分抵消了其技术潜力。
• 薄膜电池的优点原材料需求小,生产能耗低。成本和能耗优势将使其在不大的生产规模范围快速发展。原材料的稀缺程度和技术潜力的相对值将决定其长期发展,相对而言,在薄膜技术中我们比较看好铜铟硒材料,并密切关注叠层砷化镓的国产化进程。
• 普遍性而具有相当力度的光伏电价补贴,是国内光伏市场真正启动的标志。目前各省独立或者小规模特项特批型补贴并不能构成对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决定因素。从全球光伏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光伏项目的真正启动显然需要更加强力而富有可执行性、明确性的补贴政策出现。
阅读完整版: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