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90年,以产品为驱动的业务模式支撑着菲尼克斯电气在发展道路上前行,并从一家以端子起家的厂商发展到横跨连接技术、浪涌保护技术、电子接口技术、自动化和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众多领域,涵盖几万种产品的隐形巨头。未来,如果菲尼克斯电气继续将这种成功的业务模式应用于公司发展,可能会面临来自市场新的冲击与挑战,但是凭借在业界的深厚积累,短期内其行业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当然,对于菲尼克斯电气来讲,没有这种“如果”。
近年来菲尼克斯电气经历的从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产品供应商向真正的自动化企业转型,表明菲尼克斯电气对于未来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框架,CP2.0战略正是在为菲尼克斯电气的未来十年壁画的目标。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 丁晓华
拷问发展模式
CP2.0构画未来十年蓝图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面向2020推出的CP2.0战略规划指出,菲尼克斯电气将在专注于器件领域并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全面提升为一个自动化系统与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以产品为驱动的时代进入以客户与应用为驱动的新纪元。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丁晓华指出,作为典型的元器件供应商,在过去的多年当中菲尼克斯电气已经在产品多元化方面付出努力,用以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但是这种多元化产品与客户需求之间的交织,带来的挑战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度并且越来越高。所以公司开始考虑能否将这种类似的客户需求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几个专门针对市场需求的业务模型。
[DividePage:NextPage]
2011年菲尼克斯电气将这种构想变为行动,公司对原有五大事业部进行了重新梳理,成立三大营销组织:主要针对仪器仪表客户的装备连接营销组织(Device Connectors,简称DC),涵盖印刷线路板连接器、现场装置连接器、电子壳体产品部门;面向开关柜和控制柜用户的工业器件与电子营销组织(Industrial Components and Electronics,简称ICE),包括工业盘柜连接、工业现场连接、标识和安装系统、电子接口器件、工业电源、防雷及浪涌保护、工业网络通讯多个产品部门;控制系统与行业解决方案营销组织(Control and Industry Solutions,简称CIS)涵盖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解决方案和自动化软件,是菲尼克斯电气针对特定行业,将产品与客户需求相结合形成的全面垂直行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这种职能的划分实际上加强了对客户需求的管理,无论客户是注重元件还是需要针对性的系统和解决方案,DC、ICE和CIS三大业务版块都可以形成产品、系统、方案、客户、行业的多维联动,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差异化地服务客户。”丁晓华表示。
据悉,新成立的三个营销组织各自具有独立的销售与市场功能,这就意味着新的组织架构除了在产品线上的划分,包括人员,客户资源及销售渠道在内的很多职能都要进行重新的规划与分配,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工作,因为过去是一个整体,现在各结构之间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当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独立运营的三个营销组织会更加主动的去整合各自相应资源和市场行为。过去独立存在的北京、上海、广州市场与技术支持中心也可以与销售体系紧密结合,提供更综合的产品支持和本地化服务。“CP2.0是我们长期的发展战略,我们不会过于追求短期内的效果。CP2.0的出发点是为了提升企业运转效率和技术服务能力,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实施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价格考验市场
品质与价格的平衡
为了满足应用与客户需求,菲尼克斯电气不断将服务向上提升,与此同时菲尼克斯电气同样要面临价格下行的挑战。尤其在国内制造业中低端市场,在客户需求简单、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价格战仍是扩张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以“品质”作为企业重要标签的菲尼克斯电气,如何在品质、利润及市场占有率之间平衡?
丁晓华告诉记者,菲尼克斯电气已经双管齐下化解这一难题。
在产品层面,菲尼克斯电气针对用户需求已经对产品线进行了一些调整,发挥创新能力,推出更适合中国应用需求的新型产品。比如,为了满足中国用户应用需求的同时,帮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菲尼克斯电气对其最传统的优势产品——接线端子的材料进行优选并改进设计工艺之后推出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能代表其独特性的经济型接线端子。这种经济型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与菲尼克斯电气所有端子保持相同的高品质,且生产成本更低,达到更高的性价比,使得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能够使用这一市场认可度最高的连接产品品牌。“当然,公司推出的任何产品都会遵循我们对于质量的承诺,我们不会为了迎合某个市场,放弃对质量的要求。”丁晓华指出。
[DividePage:NextPage]
在行业层面,菲尼克斯电气在关注传统优势行业的同时,也注重产业边界的外延以寻找更多的机遇。比如在电动汽车行业使用的充电/换电连接器市场,菲尼克斯电气已取得一定的成绩,而通过与国内龙头企业的定制合作,加深了行业渗透。“任何企业都有自身竞争力的边界,如果投入新的领域也要在其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进入一个不熟悉的产业难度系数更大。所以我们的新产业也是围绕装备制造、过程制造、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采取动作。”丁晓华表示,菲尼克斯电气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在市场上新的产业机会面前都会非常慎重地考虑自身竞争力格局,以“面向未来”的视角提前布局,力图抢占新兴产业的蓝海,增加胜算的筹码。
从长期的经济规律来看,低端、低价永远不会是产业发展的主导目标,迟早走到尽头。过分追求低价是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摧毁,因为企业没有能力去维持对前沿、对未来市场的深层的开发。而手机市场的竞争就是最好的例证。全球手机厂商那么多,而苹果和三星两家公司却占据手机市场利润最大的一块,除了客户的偏好之外,某种程度上技术优势与利润往往是挂钩的。“近两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自身水平确实有很大提升,国内制造商也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去国际市场谋求竞争力。同时他们更加注重高科技,尖端产品的开发,对优质产品也有更大的需求。”丁晓华指出,从战略提出到实际结果的实现需要过程,正如中国的经济转型。可以肯定的是加强制造业弹性,强调企业个性,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不断推陈出新,是未来趋势。“菲尼克斯电气坚持以自身发展变革为有效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