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至22日,由车云网、武汉经开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武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与合作论坛在武汉召开。

9月21至22日,由车云网、武汉经开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武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与合作论坛在武汉召开。300位参会代表,围绕“创新合作·智造升级”的主题,共同参与了这次行业对话:智能汽车正当时,于政府、高校、主机厂、产业链来说,该如何去发展与推动这项技术,从战略远景到落地成真?
政府的带头作用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上,政府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其中之一的重点就在对于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上。国内,工业部装备司正在制定用于指导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相关条例,同时,工信部也正在起草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其中,智能网联发展技术路线图即将发布。路测条例与标准体系,都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推手。
而在法律法规之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重要。今年伊始,各地政府均开始进行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申请,论坛举办地武汉同样在筹划之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林在开场致辞中提到:“目前开发区正在积极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区。与此同时,武汉市和开发区正在共同申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为智能制造汽车发展提供好的平台。”
自主品牌纷纷加入战局
在智能网联汽车浪潮中,主机厂在磨刀霍霍。相比于国际汽车品牌,国内汽车品牌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布局相对有所延迟,但是追赶的速度十分惊人,且实现路径各有特色。
在这次论坛上,东风汽车技术中心电子电器部副部长冯超介绍了东风自动驾驶进展和规划。他表示,东风自主网联将结合大数据、云平台和信息交互三个方向,依托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比如华为、百度,在不同领域不同侧重点展开合作,有望在全生命周期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最大性满足。
“从现在开始,将是汽车2.0时代,汽车这个交通工具,除了替代人类的腿之外,还将替代人类的大脑。”北汽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则认为,应该从机器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个角度也决定了自动驾驶并非是单车可完成的内容,而将是对整个交通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智能化中心智能驾驶所副所长梁锋华介绍,目前长安汽车在逐渐发展形成长安“全球布局、各有侧重”的全球智能化汽车研发格局。
众泰汽车电器电子部部长宋立彬带来的消息也让业界眼前一亮,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已经成立5G车联网智能汽车项目,众泰汽车的第一辆自动驾驶研发原型车在今年5月份下线,目前已经完成了城市道路、城郊道路与高速公路总路程6000公里的测试,预计将在2018年实现量产化。
商用车代表福田汽车将发展重点落到了车联网层面。福田智科副总经理李锐明详细介绍了福田的车联网相关规划,将从三个大数据业务应用、基于汽车价值链的业务拓展以及基于车生活的增值服务三个层面建立互联网生态圈。
产业链与生态圈建设
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并藉此实现中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产业链与生态圈的建设不可忽视。
在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中,环境感知首当其冲。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汽车行业总监Ian Riches在演讲中公布了一组他们的预测数据,到2020年,摄像头的市场需求将从去年的4千万台急剧增长到1.2亿台,而其他传感器,诸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增幅也很大,各自有接近10倍与5倍的增长速度。
但是在国内,目前除了摄像头的对应企业已经遍地开花之外,在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两类传感器上,依然被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割据市场。另外,高精度地图也正在愈加受到重视。据武汉光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晓聪介绍,高精度地图中包含的详细道路信息可以作为自动驾驶车辆控制决策的依据,并辅助完成高精度定位,消除传感器误差、提供危险区域预警等功能。目前,国内几家具有测绘资质的图商,四维图新、高德、百度、光庭以及立得空间等,都在高精度地图上发力。
同时,车联网的部署会带来新的问题——信息安全。此前国内外爆出的一系列案例,正是从反面说明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可喜的是,这些案例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正向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互联网行业转到汽车行业开发相应的信息安全防护产品;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内部也正在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