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动化是能够实现电网线路故障定位的自动化模式,它能够大大缩短因电网故障造成的停电时间,提升供电的可靠性。随着经济发展,中山的变电站越建越多,如何用科技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电网发展的要务。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探寻中山万家灯火和产业发展背后的能源助力,近日笔者走进了中山供电局。
在中山供电局文化展厅,从播放着民国时期叫卖声的仿古凉茶铺走过,到陈列着的一百多年前中山第一家发电厂——迪光电厂早期的低压用电设施、工人设备等,再到如今现代化的配网自动化展示沙盘,笔者看到了一条智能、绿色、可靠性高的电网发展建设道路。
“电网建设不能‘一下子吃成个胖子’,也不能要求城镇的水平都一致。”中山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负责人李京平向笔者介绍,中山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12万,城镇化水平87.9%。为提升供电能力,中山供电局结合配电网一次规划统筹考虑,在配电网项目立项时按照规划思路同步安装自动化设备。
顾名思义,自动化是能够实现电网线路故障定位的自动化模式,它能够大大缩短因电网故障造成的停电时间,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中山供电局副总工程师、生产设备管理部主任林韶文表示,目前中山城镇线路、公用10千伏主干线路自动化率均达到100%。
随着经济发展,中山的变电站越建越多,如何用科技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电网发展的要务。2013年,中山500千伏桂山变电站无轨巡线机器人成功研发并正式投入使用。在桂山变电站,外表憨厚可爱的巡线机器人向记者缓缓走来。变电管理一所桂山巡维中心站长张新明表示:“以往的传统机器人都需要铺设类似于火车轨道那样的磁轨,机器人就只能沿着磁轨作运动,如今我们的机器人实现了无轨化运作,还配备了四驱越野底盘,可以爬上30度的陡坡!”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