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是信号、数据的转换桥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承担着重要功能。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光电编码器研究、开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积淀,其编码器产品现已扩展到机床、自动化、印刷机器人、电梯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编码器年产能力100万个。同时,面对行业的瞬息万变,禹衡光学准确把握契机,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在4月17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禹衡光学副总经理曹晶围绕禹衡光学的创新之道,市场定位及智能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适应智能化需求
三大产品系列集中展示
展会现场,禹衡光学展示了以光栅旋转编码器、高精度绝对式光栅尺以及旋转变压器为主的三大产品系列。针对机床行业,除了针对传统应用的手动脉冲发生器、主轴编码器、进给轴编码器、刀架编码器等产品,其光电环系列编码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主轴上,省却了原有的同步轮、支架等配套,极大简化了机床结构,节约成本,而且还很好的解决了机床加工过程中铁屑污染等问题,目前在高档数控系统上有广泛的应用。另外,禹衡光学的高精度角度编码器,精度可达5角秒,可应用于对转动精度有极高要求的转动装置;旋转变压器抗恶劣环境、可靠性高,凭借高精度、高转速广泛应用于伺服控制领域,其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旋转变压器更是成了展台的明星。
除了传统产品,曹总还展示了公司面向目前机器智能化的需求进行的一项重要创新—搭载多协议的绝对式多圈编码器。据悉,该产品搭载422接口的同步Biss-C协议的编码器可实时获取数据信息,支持点对点以及多从机组网等多种组网方式,数据传输速度可达10兆,降低了主控系统数据解析复杂度。而搭载FreDat自主协议的绝对式多圈产品基于485接口标准的异步协议,传输速率为2.5Mbit/s,其静态功耗小于32.5uaA,远超同类产品水平,同时,该编码器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产品协议的定制化,比如单圈13-23位,多圈9-19位,报警位都可私人订制。
“新需求•新供给•新动力这个主题准确、鲜明地反映了我国机床工具产业高度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趋势。“曹总表示,禹衡光学也将加速创新,以更好的适应自动化、成套设备、小众化、定制化的时代特征。
树立民族品牌
打造光栅传感器产业基地
禹衡光学不仅是光栅编码器的龙头企业,在业内还有着多重身份。例如,禹衡光学是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显分会理事长单位,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显装置分技术委员会(SAC/TC132/SC3)委员单位,承担了两项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主持并参与多项编码器行业标准的制定,为行业的标准化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而禹衡光学并不拘泥于眼前的成功,对于未来,禹衡光学有着更长远的打算和目标。据曹总介绍,未来三年,禹衡光学将打造光栅传感器(圆、长)产业基地;建设包括电学、磁学、环境、机械等学科在内的国家级光栅传感器试验中心;建设光栅传感器技术中心,其中,技术中心的研发部分重在基础性、应用性、产品性的开发,工程部分包括重大生产技术、可靠性的研究,涉及生产与质量控制的设备、仪器、装置以及生产方式、生产管理等的研究;在十三五期间,将光栅传感器技术中心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实现“打造高端民族品牌”这一目标,禹衡光学已经规划出完整的发展蓝图。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愿意与客户、同行一起沟通、协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贡献力量。”
未来可期
抓住发展新契机
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大方向迈进,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亦或是中国制造2025都表明,实现全面的网络化和自主控制是企业转型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编码器作为一种提供测量速度、角度、位移等功能的传感器,其智能化程度往往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面对这样的发展契机,禹衡光学在现有产品预研基础上适时调整经营战略,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客户对高精尖产品的需求。
在各个细分市场,目前自动化行业升级加速,消费、电子、汽车、国防军工已成为重要拉动力,今年,机床协会将全力推进“换脑工程”,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在军工领域的批量配套水平,批量置换进口数控系统。这为国产数控系统及其组件提供了很好的配套机会,对于禹衡光学这无疑是一个契机。
2016年,禹衡光学创造了1.2亿元的销售额,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了18%的业绩增长。2017年,整个机床行业回暖趋势明显,编码器行业未来可期,相信禹衡光学一定能够抓住产业升级、市场复苏的节点,再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