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

穿戴式设备助你健康--医疗应用才是王道

ainet.cn   2017年08月09日

  市场对于穿戴式设备的需求不断上扬,医疗领域更有爆量的需求增长;摆脱以往的“玩票性质”,穿戴式设备开始走入照护与手术等医疗专用范畴。为满足医疗领域的需求,设备/芯片商也纷纷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提供更完善的医疗质量。

  小型化但高精度 穿戴式满足各项医疗需求

  医疗穿戴式设备可划分为院内/外的使用情境;资策会智通所组长林敬文认为,在院内的场域又可区分为照护与手术。

  在照护方面,林敬文解释,即是监测病房内病患的更种状况;例如过往若是要测量体温、心跳,医护人员必须走到床边替患者量测,若是院内可导入智能衣

  另一方面,目前最受到医院所欢迎且也是最为需要的即是外科手术方面的穿戴式设备。林敬文认为,院内会有如此的需求,原因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医师必须面临“视野转换”的情况。

  以脊椎手术为例,通常须搭配“导航仪器”及病患的相关信息,但是这些讯息都是显示在外部屏幕上。在开刀的过程中病患躺在手术台上,但医生的头必须低下,而后若是须查看讯息则需抬头查看屏幕。

  为了解决外科手术医师所面联的问题,资策会与多家民间企业共同开发出一套混合现实智能眼镜。林敬文表示,此一设备旧是可以把病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信息与病患的外皮肤迭合,在手术的过程中所有需要信息都会显现在眼镜中,医生无须再抬头看显示屏幕。

  小型联网化 心电/音量测更简便

  图一 : (Source:HP)

 

  除了外科手术外,心脏相关检测也是民众所注重的部分。丽台科技产品经理周歆凯表示,过往此类的检测须透过心脏超音波或抽血的方式量得,然而消关设备造价较高且检测时间较长。

  为了让心脏检测更加快速且简便,丽台便于2016年推出一款心电、心音频号记录器,其采用心音心电同轴分析检测技术,仪器贴于胸口于十秒内即可检测出病患是否罹患心脏衰竭的情况。

  此外,此一设备具备小型化、联网的特性,可以将资料上传至云端加以运算,所以除了可于院内外,病患也可于居家使用此一设备,除了方便患者透过应用程序查看自身每天量测的结果外,相关专业护理人员也可以透过云端审视病患每天测得的结果是否异常。

  周歆凯解释,此一设备无论应用情境是院内或院外,皆采用同一套系统,但是在参数的呈现上会略有不同。院内使用的版本,会呈现所有参数及测得的心电、心音图,以利医生作为诊断参考;而家用版本只会呈现几个参数,就像是家用血压计一样只提供易懂的数字给病患做为参考。

  不过周歆凯认为,此一记录器虽然轻便可携,但病患无法长时间配戴、量测,所以未来该公司目前规划未来将设备设计为手环式的设备,如此一来则可24小时不间断采集心脏数据。

  现代人文明病盛行,高血脂、血压、血糖让心脏受不了;熬夜、抽烟、压力大又让人睡不好。“不过睡眠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失眠而是罹患诸如睡眠呼吸中止等病症。”精联电子智能照护事业处长林灿中表示,睡眠中心的病房因此大排长龙,不但耗费病患时间也造成庞大的医疗资源浪费问题。

  林灿中说明,针对睡眠病患该公司正规划推出相关的穿戴式设备,可做出基础的脑波侦测让病人在家中可做初步检测,医生可依数据筛检出有需要的病患至院中做详细检测。

  林灿中也认为,倘若只有检测睡眠时的脑波活动情况远远不够,为了做出24~48小时的长时间追踪,所以预计推出睡眠与日常时配戴的二种设备,此一产品预计2017年底时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布。

  芯片商也看好医疗穿戴式发展

  图二 : (Source:dailynurse)

 

  除了设备商外,芯片类厂商也相当关注医疗穿戴式市场的发展。Microchip医疗产品事业群营销经理Marten Smith认为,穿戴式设备正从典型的消费者健身产品转移到较严肃的医疗级设备,可用于诊断、治疗以及甚至病患用药监控等。设计医疗用穿戴式设备的公司不仅需要重视设备本身的嵌入式设计,同时也需要将完整的医疗基础设施概念注入他们的产品设计。

  据了解,该公司Microchip多年前已开始针对此一市场进行规划,以开发出符合这个基础设施每一环节的产品方案。例如该公司SAM L系列MCU因功率消耗低,较适用于医疗用穿戴式设备;除此之外,Microchip ULP联网穿戴式活动追踪器也相当适合的医疗穿戴式设备所采用,在远程照护的应用中可用以测得近接(Proximity)、计步、跌倒侦测、回转运动(Gyroscopic Motion)、环境温度、气压、湿度与照明亮度等数据。

  上述所提的“院外”使用情境,皆属于医疗院所提供或推荐病患将专业/轻便的量测仪器,带回家中使用的情况,但目前市面上已有许多消费性穿戴式设备的厂商表示,未来将朝向更精准、符合医疗规章等级的方向设计产品。ADI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即表示,以往的穿戴式医疗产品大多以医疗级为主,不过今后将会以「防御性」的消费产品居多。

  举例来说,侦测生活方式、健身运动,以及睡眠监测等的设备,就像是目前一般消费性产品中可见的功能,但是未来必定更加完善、准确且可达到与医疗规范相符的功能。

  等设备,将可有效降低相关人力成本。

  图三 : ADI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表示,以往的穿戴式医疗产品大多以医疗级为主,不过今后将会以“防御性”的产品居多。

 

  王胜解释,其实过往有许多院内技术/设备,衍生到院外场域所使用,测量原理并没有改变,但是相对于院内的使用,院外的应用情境将更具有挑战,例如须更加小型化与低功耗,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便使用者为非专业人士但数据必须准确,才能符合用户体验。

  话虽如此,不代表该公司未来只注重消费性产品。王胜表示,在院内方面,公司将会侧重多参数监护类的产品加以研发。例如让医护人员毋须再走到床边量测病患生理数据,而是透过设备中的无线传输协议完成这一类工作,如此一来,病患也毋须一直待在病房或病床上,只须待在院内随时皆可测得数值。

  王胜认为,未来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的穿戴式应用,该公司都会齐头并进发展。

(转载)

标签:医疗应用 穿戴式设备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