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市场需求“待补” 服务机器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ainet.cn   2017年09月26日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处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中,服务型机器人需要和人或者更复杂的环境互动,因此需要比工业型机器人更“智能”,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反应能力,能够根据获取到的指令信息做出相应的反馈。

  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服务型机器人之所以可以蓬勃发展,政策的助推、人力成本的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工智能领域运用的场景与行业有很多,但任何行业所运用的人工智能都聚焦在技术、数据与场景。人工智能自出生开始,终极目标即帮助人或者替代人去做一些事情,从而带来超越现有的一些状态。而机器人是诠释人工智能最好的输入利器,也代表了科学技术达到完美的释放。

  上个月,在杭州举行的“未来已来”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演讲中提到,AI也许在处理海量数据或专业技能上更胜人类一筹,但在意识和感知力上却无法和人类媲美,AI基本上无法解决一些人类使用意识和情感感受来解决的问题。

  很多观点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推出的机器人在品质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实现赛道超车,我国正加速对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实现战术突破。

  一方面,我国近年来相继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了风口;另一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上年实际增长6.7%,人力成本的不断增高。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无疑给当前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印度的调查公司MRFR预测,到2022年全球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目前的2倍,增长至200亿美元。

  尽管我国服务型机器人的社会需求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的服务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化前期,服务机器人在使用功能的安全、可靠性等技术成熟度上还有待完善,而尤其是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机器人,还面临着信息安全、伦理道德等问题,亟须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伴随着服务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业界对于机器人与人类在未来的关系,也展开了新一轮讨论。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未来十年,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这些职业中90%的从业者将会被机器人取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梅涛也指出,人类有多少种分工,未来就会有多少种专业服务型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的风口不日就会到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AI确实减少了部分生产业的岗位。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给人们带来失业的恐惧,而号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AI也确实在生产和服务业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由于技术和工程化尚未成熟,机器人向传统行业渗透还需要一定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成功的服务型机器人企业还没有出现,市场格局并不清晰。而我国尚处于该领域的探索发展阶段,服务型机器人在使用功能的安全、可靠性等技术成熟度上还有诸多空间亟待发掘。

 

  (转自:中国智能制造网)

(转载)

标签: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