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餐厅,银行,还是工厂,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始终面临的营运成本控制的难题。如何破局企业运维,施耐德电气观察到“一切即服务”的趋势变化,提供覆盖CAPEX与OPEX全生命周期的诊断,咨询,维保等专业服务,并组建了独立运营的施耐德电气服务业务部,与能效管理低压业务,工业自动化业务,并称为三大业务部门,相比其它两大部门,服务业务部不仅讲究电气与自动化技术精专,也更强调模式上的创新。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陈蔚蔚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陈蔚蔚表示,“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让服务变得更智能、更具预见性与规范性。这种变化正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一个由服务消费主导的XaaS,即一切皆服务的时代正在到来。
“一切皆服务”是时代的演进
ITC技术兴起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模式创新,工业服务正在引导企业由产品的拥有权付费转变到产品使用权付费,在全球范围来看,一切皆服务将逐步将成为一种新业务交易模式。“服务”模式正在成为行业“默认”业务模式。数字化将企业从资本支出拉动成为运营支出模式,从产品销售转变为一切皆服务 XaaS的模式。
“XaaS 一切皆服务”,被陈蔚蔚比喻为一个时代的来临,无论是CAPEX项目投资阶段还是OPEX项目运营阶段,服务业务面对客户在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的不同需求都需要给出恰当的方案,利用专家团队行业知识上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达到客户业务与施耐德电气业务的双增长的目的。
此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服务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根据IDC公布的数据,到2021年,数字化转型对亚太地区GDP的贡献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数字化转型打破了原有的生态格局,为前期项目的咨询与诊断带来了业务。
而中国市场日渐成熟,跑马圈地的竞速时代已宣告结束,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中,施耐德电气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体量庞大的存量业务恰好为服务业务的未来提供了一个优质,稳定的增长基础。
服务体验,重在走“心”
陈蔚蔚表示,推动服务业务发展的并不是业务的数量,而是质量,表现在对客户的需求有没有真正用“心”。服务业务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售卖产品。施耐德电气希望服务业务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劳动力层面上,而是利用自身积累了几十年的行业知识,对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实现优化。目前服务业务部成立了一个咨询专家团队。以专家会诊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并进行优先级判断,帮助客户筹划,利用有限的预算做更多的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此外,数字化也是实现差异化和及时性服务的途径,原先很难切入的及时性服务业务现在也在拓展,数字化技术正在挖掘新服务业务的潜力,借助EcoStruxure™平台,在预测性维护、资产性能管理(APM)和数字孪生等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为客户在快速变化的营商环境中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想客户所想,及客户所及,掌握商业先机的同时,也是服务业务团队要走进客户内心的重要一步。
“健康全程关爱,服务触手可及”是近期推出的一次寻找老用户关爱服务行动。为满足相应要求的施耐德电气成套设备老用户,提供一次免费的配电安全评估巡检服务,及时帮助老用户排查设备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点,通过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用户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同时,铸就了一次用“心”服务客户的经典案例。
赋能生态,协同共赢
陈蔚蔚表示,服务业务要赋能客户,更要赋能合作伙伴。施耐德电气不仅提供世界一流的工业服务,还将投入巨资,对合作伙伴的工程师和专业人员在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管理技术及专业的知识方面提供长期的培训。通过EcoStruxure平台整合自身资源,帮合作伙伴实现预测性维护、预防性维护,专业检测检修服务。使中国合作伙伴能够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在售前和技术支持方面积累更多资源,获得更好的服务能力。
为了提高生态合作的服务效率,施耐德电气还专门制定了维保服务等级。除技术难度较高的5级维护需要由施耐德电气来完成以外,通过技术培训,达到对应训练标准的合作伙伴均可负责1至4级的维护服务。由于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一家企业无法做到完全覆盖,施耐德电气会尽力发展合作生态,努力做好中国工业市场服务。
目前,中国的工业服务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数字化”浪潮,作为一个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施耐德电气将以全系列的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专业知识与服务团队,覆盖客户的CAPEX与OPEX全生命周期,携手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升能效和运营水平,共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陈蔚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