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从大学老师到入局创业,SRT的故事还在继续

ainet.cn   2020年11月30日

  当你还在享受餐桌美食时,有人已经先一步研发出了能解放人力双手抓取食品的软体机器人技术。

  四年前的一个清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餐厅里,两位老师:赵鑫与高少龙边吃早餐边聊着最近工作上遇到的新鲜事儿——一种新型软体机器人技术。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在全球的开发及应用进展几乎为零。

  二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食品、果蔬等分拣中心仍旧依靠人力维持,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正是软体机器人技术铺开应用的大好时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与组织,2016年3月,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RT)正式成立。

  因为SRT所研发的软体夹爪具备柔性、灵活性、安全性等特点,适用于异形易损产品自动化生产,使这家初创企业在成立之时就受到了食品、生鲜、金属加工等行业的关注。“我们在食品、生鲜、金属加工、3C、锂电、汽车零配件、医药等领域都有所涉猎。其中,食品和生鲜算是近年增长稳定的行业,今年,我们的研发投入比例可能略有倾斜,会更加注重食品、医疗等行业的定制类服务,根据行业需求对软体夹具在控制、材料、结构、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发。”SRT总经理高少龙表示。

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少龙

 

厚积薄发,在校从师者与入局创业者的矛盾和共识

  几位高校老师结束了按部就班的科研生涯,开始专心创办企业。有趣的是,比起高精尖的学术研究,一线生产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探索反而更让他们激动不已。“原来当老师时,我们只解决科学问题;入局创业后,我们开始关注一线生产线的技术问题。我们发现,每一个很小的环节,在工程应用现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价值,这更加强化了我们对科研知识的认知与对科研价值的认可。”高少龙告诉智能网记者。

  搞好科研工作是每一位在校从师者的本职与夙愿,这确实也让SRT的前期技术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纸上谈兵”与“真枪实战”终归是两回事,在整个技术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其他不确定因素。

  之所以这样说,还要追溯到公司成立的最初时期。2017年年初,这家具备新型软体夹具技术的机器人企业被科技媒体争相报道,受传媒之益,全球龙头3C产品制造商注意到了这家公司。“实际上那时候公司是没有能力服务这类大型企业的,但我们几个老师根本不懂,觉得有技术就可以做。业务接手后,在客户眼里很简单的要求我们都要思考很久。依赖技术的创新和客户的包容,经过三个月的“强化训练”,我们把这个项目从头到尾跟了下来,公司也达到了服务工业公司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标准。这是SRT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高少龙回忆道。

  公司成立初期的高举高打,倒逼着SRT的快速成长,也让他们从学校的科研团队变成了一家正规的工业服务公司。在SRT的发展史上,除了顺风顺水的运气与稳扎稳打的技术外,他们也走过很多弯路。

  2018年年中,在服务品质得到保证后,SRT的业务订单量逐渐增多,软体夹具开始投入量产。这时,车间的质检部门反馈产品质量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当时非常沮丧,难道这东西只能让硕士、博士来安装?那这个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在那个节点,我们只能进行发散式的追溯,从材料、供应链、装配、研发、原理等环节一一着手,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工人师傅的作业流程出了问题。原来搞科研时,一个作业指导书写5、6行就够了,大家都看得懂,但工人师傅看不懂。我们在办公楼里也无法做到每天盯着产品生产的所有流程,工人师傅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制造,怎么简便怎么来,盖上盒子后我们也看不出问题。经过这一事件,我们对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了优化,把生产流程细化到极致,现在的作业指导书至少40行,品质也迅速稳定下来。”

  原先在学校的“游刃有余”,到了生产车间后更多的是懵懂摸索,这是作为高校老师完全无法想象的一种状态。但好在SRT合伙人有足够的耐心与坚定不移的愿景,一步步排除万难走到了现在——成功研发投用了多款创新末端执行器。如SFG系列柔性夹爪、面向真空失效情况的范德华力吸盘、面向易损异形内控工件的柔性内撑夹具和SRT静电吸盘等,分别解决了异形易损物品、真空失效场景(多孔、真空)和异形内孔零件的搬运问题。

  从零起步,SRT以科研力量让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褪下了刚硬的外壳,并以每年3-5倍的增速拓展着市场。目前,SRT已拥有国内外知识产权60余项,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并服务了富士康、台达、施耐德、比亚迪、宁德时代、肯德基、安井食品、华美月饼、弗吉亚、法雷奥、博世等3C、动力电池、食品、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企业。

  这一骄人的成绩并不是偶然,而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磨练,穿插其中的还有充分的信任与透明。高少龙解释,信任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同事在技术、学术上的信任,二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在采访过程中,高少龙当着记者的面接听了一个重要电话,谈话内容毫不避讳。挂断电话后他告诉记者,在SRT的企业文化中只有一个词:透明。“从高校实验室出来后,我们也把校园里的决策透明带到了公司,就连我的工位都是开放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没什么好隐瞒的。”

从心出发,创造更多价值

  要说SRT发展历程的最大受益点,当属对行业价值的深刻理解。身处校园,看的是原理,搞的是科研;下海经商,观的是行业,做的是实践。所处的环境不同,出发点不同,选择自然会不一样。“整个创业过程中,我们对供应链的价值理解越来越深刻,同时对中国的供应链非常有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终于明白了知名工业企业领先的原因,临门一脚的决心,不如在实际应用上夯实基础。比如,很多创业公司融资成功的时候会开香槟一起庆祝喜悦,但对于我们来说,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务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任务顺利不需要喜悦,是自然的结果。”

  落实理论基础,加强实践锻炼是SRT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的行业价值,可能是教师出身的原因,社会价值同样也是SRT看重的一个方向。高少龙拿出了放在会议室一角的手部康复机器人产品:手部康复机器人-软甲。基于康复医疗学理论,SRT将软体机器人技术、新材料技术、气动控制技术等领先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创造性研发出软甲手部康复机器人,通过对手部的反复运动训练,改善手指痉挛、无力等症状,加强术后治疗效果并缩减康复周期。

  据了解,这一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相关市场。“很多朋友都在推广我们的产品,确实有效果,且售价亲民。传统的康复装置采用刚性机械结构设置,因为关节控制等零部件造价高,还需要考虑每个人手的尺寸与关节的活动度,导致产品成本高达20万左右。而我们不用顾虑自由度的问题,所以SRT的软甲康复手套无论是在技术上或是成本上都有很大优势。目前,SRT向医疗领域迈进的方向是确定的,也是正确的,因为全球能提供这类技术装备的可能只有我们一家。”高少龙介绍道。

  其中有一段话令记者印象深刻,他说:“当一个技术产品给人创造了幸福,这会让我们觉得这件事不是徒劳。我们希望更多的工业企业能够把关注度由B端转向C端,关注民生问题,从技术出发,用技术去真正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

  全球创新末端执行器供应商,故事还在继续……

  2020年,SRT与德国头部企业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开启了全球化的新征程。“创新的产品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要有信心和勇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干一行成一行,永远争第一,这也是科研人的本分。” 未来,SRT将继续定位全球卓越创新末端执行器供应商,充分发挥技术研发和工艺研发优势,联合更多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各行业客户提供多种品类的末端执行器解决方案。

  作为本届工博会的参展商,SRT携SFG柔性夹爪、ISC内撑式气囊夹具等系列产品精彩亮相,现场演绎对异形易损物品的抓取过程。好消息的是,今年,SRT柔性内撑夹具全系列产品将得到量产,连续覆盖市场全部尺寸,帮助更多客户解决柔性化生产需求。

  从高校实验室,到“懵懂”小作坊,再到如今开创了多赢局面与全新蓝海的成熟企业,SRT砥砺前行的脚步还在继续。

标签:SRT 软体机器人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