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为期三天的2021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在线上拉开序幕,作为一场“含绿量”极高的峰会上,来自各个关键领域的行业领袖、专家、生态合作伙伴、知名经济学家等重量级嘉宾们围绕「推动可持续 加速数字化」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在第二日的绿色能源管理峰会中,除了重量级大咖们的“高能输出”和夜话数字化的“思想碰撞”,还包括多项硬核的议程:正式发布了绿色能源管理理念及解决方案,覆盖源网储荷全链路,推出全新TeSys Giga系列电动机控制与保护产品,同步启动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与联合创新计划,再度升级生态圈。
不难看出,对于供给侧及需求侧的双端降碳增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道必答题,施耐德电气已经积极准备好答案。
绿色能源管理理念
在化石类一次能源供应超过80%的当下,能源行业的碳中和势必需要通过提升新能源比例,以及提升供给侧及需求侧的能效进行双向转型。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瑞在峰会上发表的《以绿色能源管理,加速兑现“碳中和”》演讲中指出:“清洁电气化与数字化技术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是推动能源管理升级的最佳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成就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全链路低碳化蜕变。”
峰会上正式推出的绿色能源管理理念,正是沿着清洁电气化与数字化融合应运而生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应对整个能源周期中的挑战,实现绿色,可靠,高效的能源管理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而这也是施耐德电气的优势所在。基于这一理念,施耐德电气可提供从专业顶层设计咨询,到软件系统,硬件产品,再到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从能源生产、输送、储存和使用全过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中低压、强弱电、软硬件和源网储荷四个一体化,可全面满足供给侧清洁能源优化配置与消纳,需求侧电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及双端数字化及能效水平提升等多重需求。
结合客户项目的分享,绿色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对源网储荷各个环节的全面优化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据李瑞介绍,绿色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不同行业客户可减少最多50%的碳足迹,节省高达60%和75%的资本及运营支出,提升50%设备可用性和25%场所安全性,并节约30%的成本。在迈向碳中和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TeSys Giga系列技术创新上的新突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演说中表示:“在降碳过程中,各类问题出现,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旦我们把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完美结合,就能使能源结构和能源系统适应绿色未来,并通过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塑造绿色未来。”施耐德电气在会议当天发布的全新TeSys Giga系列电动机控制与保护产品,无疑是其本地化研发在技术创新上的又一次突破。
施耐德电气的控制与保护类产品已经有一百年的悠久历史,TeSys Giga与在中国及全球市场上销量遥遥领先的TeSys D系列接触器系出同门。TeSys Giga系列产品主要以“模块化组合、快速高效;自诊断功能,有效预警;创新设计、灵活简单;数字化标识,互联互通;灵活配制、全面保护”五大价值,解决客户当前的痛点。TeSys Giga广泛应用于包括暖通空调、起重、冶金、水泥,采矿等在内的各类制造和流程行业。
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市场副总裁张帆表示:“通过与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Plant以及EcoStruxure Machine架构的无缝连接,TeSys Giga系列电动机控制与保护产品可激发更多数字化功能价值,从而帮助设计师、盘厂、集成商、OEM厂商及最终用户等客户做到在10分钟内快速更换备件,缩短50%的机器上市时间,提升选型设计阶段效率50%,并降低宕机概率50%以上,切实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和应用场景的安全可靠。”TeSys Giga产品将于6月正式下线并推向市场。
中国创新生态圈的协同创新
为了完成碳中和终极目标,开放合作并立足需求的技术创新必不可少,而本地生态圈的建设,则是本土化战略的重要延伸。
峰会上,施耐德电气联手宁德时代、星星充电、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落基山研究所等开启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创赢计划旨在寻找在智慧能源、智慧管理、数字服务等领域拥有创新解决方案的中国科创企业,通过帮助他们对接一线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技术与方案整合能力,并最终形成高可用、可复制、业内领先的绿色能源管理创新解决方案。参与活动的优质创新企业还将有机会获得施耐德电气创投资本的直接投资,共同挖掘全球商机。
此外,施耐德电气峰会上还宣布将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在风电领域,与深圳中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与宁德时代在新能源充电站储能技术,与上海孪数科技在电网数字孪生领域等方面,深入开展联合创新,积极推进创新解决方案的验证与规模化应用。
施耐德电气中国能源管理低压业务部战略与发展总监刘华涛表示:“ ‘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不仅有助于中国加快落地数字化及低碳双转型,还将有助于提升科创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施耐德电气将为参赛企业提供全面支持,与生态合作伙伴一道,为助力能源管理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