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趋势洞见 | AI for Science

ainet.cn   2022年01月11日

  实验科学和理论科学是数百年来科学界的两大基础范式,而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的科研范式。机器学习能够处理多维、多模态的海量数据,解决复杂场景下的科学难题,带领科学探索抵达过去无法触及的新领域。人工智能不仅将加速科研流程,还将帮助发现新的科学规律。

  预计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将在应用科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在部分基础科学中开始成为科学家的生产工具。

  趋势解读

  科学研究是在星辰大海里探索未知,科学发现漫长而偶然,重大突破仰赖大科学家的贡献,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等都因此在科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同时,尽管众多科学家不懈投入,科学发展的速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计算机科学改变科研的路径是从下游逐渐走向上游。起初计算机主要用来做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归纳。后来科学计算改变了科学实验的方式,人工智能结合高性能计算,在实验成本与难度较高的领域开始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的模拟,验证科学家的假设,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如核能实验的数字反应堆,能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核废料产生。

  近年,人工智能被证明能做科学规律发现, 不仅在应用科学领域,也能在基础科学领域发挥作用,如DeepMind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证明或提出新的数学定理,辅助数学家形成对复杂数学的直觉。

  人工智能将成为科学家继计算机之后的新生产工具。一方面,人工智能会带来效率的显著提升,人工智能将伴随科研的全流程,从假设、实验到归纳总结,让科学家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十年寒窗才能产出科学成果,而是能在一生中保持高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让科学研究逐渐减少对极少数天才的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产生猜想,让科学家就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实验与证明,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

  人工智能在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节奏将有所区别,在数字化程度高、数据积累好、问题已经被清晰定义的领域中将推进地更快,如生命科学领域,AlphaFold2运用生命科学积累的大量数据,通过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对泛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复杂性高、变量因子多的领域,人脑难以归纳总结,机器学习可发挥优势在海量多维的数据中找到科学规律,如流体力学等。

AI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预测已经实现了突破

  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工智能与科研的深度结合仍然需要解决三个挑战。首先是人机交互问题,人工智能与科学家在科研流程上的协作机制与分工需要更加明确,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其次是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科学家需要明确的因果关系来形成科学理论,人工智能需要更容易被理解,以建立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信任关系;最后是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专业领域科学家与人工智能专家的相互理解程度低,彼此互相促进的障碍仍然较高。

  我们预测在未来的三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科学中将得到普遍应用,在部分基础科学中开始成为研究工具。

  文章来源:达摩院

(转载)

标签:人工智能 达摩院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