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数字经济”纳入了 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再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 2021 年,“十四五”规划制定完成并开始实施。“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本着这个指导原则,“十四五”规划开局伊始,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旅游……一系列信息化应用不断赋能城市治理,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市民日常生活。城市管理作为现代城市运行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借助新兴技术的“东风”实现智能化升级转型,使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预防,提高治理的速度、精度和温度,成为当前城市管理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效率优先 开启城市管理信息化、智慧化建设
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3 年。这一年北京东城区将“网格化”管理这一全新的模式引入城市管理中,开启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并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与认可。此后,为了学习和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住建部先后分三批设立了 51 个试点城市,全国城市管理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在试点城市的示范和带动下,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呈现“燎原之势”。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问题主动发现、案件闭环处置、长效监督考核等,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将信息技术应用至日常城市管理工作中,如 3S 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移动互联、物联感知等,为后续城市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 55%,城市管理模式、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管理体制亟须改革完善。为此,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提出了明确要求。12 月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过程中,如何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城市感知能力和指挥调度体系仍然是城市管理信息化突破的重点方向。环卫车、渣土车、执法车等车辆 GPS 实时定位和轨迹查询、城市积水点水位监测、“三供一排”实时感知、园林绿化土壤墒情监测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同期国内 3G/4G 技术和移动网络的提升使移动互联有了飞速发展,并快速应用至城市管理中。物联感知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在已经建立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上,城市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指挥调度系统进一步延伸至系统末端的“单兵”节点,城市管理效率加速提升。
从治理到“智”理,AI 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
一网统管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成共识
2018 年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2019 年总书记在上海再次强调,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2020 年 11 月,住建部发布了王蒙徽部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文章,文章对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部署各地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i]。其中,借助大数据与 AI 技术的融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市政、园林、环卫等多个行政主体的数据汇集,并进行集中呈现,从而对城市运行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此外还能构建城市管理测评体系,通过从上而下的监督考核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过程里,高速发展迭代的 AI 视频技术也为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AI 视频分析识别技术逐步从感知层向决策层递进,在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智能识别外,还可基于数据分析,梳理出高频问题、重点区域,迅速精准地感知、判断、预测和解决各种城市问题,从而将原本的“事后报警”提前到“事中报警”甚至“事前预警”,全面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治理水平。

旷视万象助力城市加速治理系统智能化升级
作为城市物联网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旷视致力于通过 AIoT 构建更加安全、有序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要以人为核心,旷视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城市空间数字化升级,让城市运行更高效,让民众生活更幸福。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逐步进入主流视野的当下,旷视推出万象城市治理解决方案,对汇聚的视频资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推动多级多部门协调联动,切实释放数据红利,助力城市治理系统升级改造,推动空间数字化的进程。
● 旷视万象系统可以自动识别 6 大类 22 小类城市治理场景,且识别率在90%以上,尤其在店外经营、机动车乱停放等城市高发的现象治理上效果显著。
● 在识别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该系统还能通过责任主体研判,精准定位案件责任主体,构建“智能识别、智能预警、智能研判、智能转发”的业务闭环,并逐步形成市民自我约束的良好社会氛围。
● 在业务流程基础上,万象系统通过部署即插即用的 AI 算法,并形成面向不同典型场景的子系统,充分发挥了感知数据的最大价值,建设丰富多样的城市管理专题应用,如门前三包、非现场执法、渣土车监管、违章建筑监管等,帮助城市管理部门打造出了统观全局的实时感知体系。
目前,旷视城市治理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助力各地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城市治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
回顾城市治理的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从“管理”向“服务”的理念转变,还是从“治理”向“智”理的模式进步,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建设都离不开 AI、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支持。随着人民群众对城市治理速度、精度和温度的要求持续提升,AI 技术也将进一步渗透进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未来,旷视也将持续深耕城市物联网领域,探索 AI 在空间数字化中的场景落地,为市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考阅读
[i]《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2022 年 3 月 17日,腾讯网,https://new.qq.com/rain/a/20220317A01KGJ00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