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一次全新“爆发期”——随着OpenAI旗下ChatGPT的横空出世成功打响了第一枪,海内外科技公司也“不甘示弱”纷纷释出自家大语言模型工具,这场激烈的人工智能科技竞赛一触即发。
AI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大规模应用的同时,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全球各国的立法者也开始意识到监管的紧迫性,试图建立起针对人工智能的治理框架。我们关心,何时且如何给人工智能技术“立规矩”更为妥当?怎样兼顾创新发展与伦理规范?当一个新兴技术出现、兴起、繁荣甚至不断“进化”,我们又该如何与之相处?

2023年7月7日上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的分论坛将为你解答上述种种疑惑。本次分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由南方都市报联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办。

亮点一:两大重磅成果,聚焦AI伦理规范
不久前,AI换脸诈骗频繁出现,引发全民热议。AI诈骗怎么防?怎样约束深度合成技术?
论坛当天,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将重磅发布国内首份由智库媒体发起的《深度伪造伦理原则和治理倡议书》,聚焦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度伪造问题,呼吁深度合成技术使用规范。这份倡议书将联合多家机构,邀请数十位专家共同署名,立足行业发展,贡献媒体智库、学界和业界三方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也将在现场共同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影像伦理手册》,围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伦理风险,从一线实践经验和专业视角出发,提出建设性的伦理导则及解决方案。
在成果发布环节,还将有院士级大咖惊喜亮相!
亮点二:中外大咖坐镇,分享全球治理思路关
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合规探索,你应该知道哪些硬核“烫知识”?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和中欧数字协会主席Luigi Gambardella(鲁乙己)等诸多海内外大咖将参与论坛,聚焦国际视角下的监管理念并带来全新解读。
亮点三:顶尖高校云集,护航AI向善发展
理论是实践发展的基石,高校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学界讨论AI时,他们最关心什么话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等多位高校教授将亲临现场,深入浅出地讲解最前沿的学界观点。
亮点四:主打跨界交流,多元视角观点碰撞
在主旨演讲之后,论坛还力邀多位来自各界的大咖参与圆桌环节,从人文社科、法律、技术和产业界等视角切入,一同探讨“AIGC正在改变什么?”。我们期待“破圈交流”下的观点相互碰撞,闪耀出治理与繁荣发展并进的火花。
更多惊喜仍待揭晓,敬请关注7月7日上午举行的“人工智能创新与治理”论坛!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