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上门服务”难在哪?

ainet.cn   2024年11月28日

与集中式电站相比,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建在城市里各类工业园区、商超、学校、医院等场所(以下统称“厂区”),交通网络发达,按理说具有更高的便捷度,去现场运维会很容易。但与协合运维的一线工程师们及业界同仁交流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小编了解到,一般情况下,运维工程师在路上都很顺利,真正的卡点是到了电站现场,却被以“未办理手续,或手续不齐全需要补办,再或是未参加安全培训和考试”等理由,堵在门外不允许进入。明明已经近在咫尺,却有种远在天边的感觉。经分析,总体上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厂区安全管理严格,进入厂区手续复杂。

当前很多钢铁厂、铝厂、化工厂为了达到国家要求的能耗指标,会在自有厂房上安装光伏电站。这些企业是一个危险系数非常高的行业,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重物、机械操作等多个高风险因素,因此格外重视安全生产,入场手续复杂繁琐。

这些企业对进入厂区的运维企业及其人员的正规性要求极为严格,比如运维人员必须是运维企业直管,必须缴纳相关保险,必须有职业健康报告,必须与厂区签订安全协议等等。首次“上门服务”前,需将这些相关的资料准备齐全并通过厂区各部门审批,整个流程的办理效率与厂区的行业属性、企业类型有很大关系,短的需要几天,长的可能要一个月甚至数月,还会发生各种状况导致手续一直拖延下去。如果在这期间电站有一些故障亟需处理,但迟迟不能入场就会影响发电效能,造成电量损失。

第二,首次合作时信任根基薄弱,需要时间磨合。如果以往运维服务过程体验不佳,建立信任的难度会更大。

对于陌生的运维服务商,厂区管理者很容易抱着怀疑的态度。更坏的情况是,如果投资者在每次合同结束时都更换运维服务商,厂区业主需要频繁地与“陌生人”重建关系,此时可能已经不胜其烦,让本就未建立起来的信任摇摇欲坠。

第三,以往运维商技术能力不足影响到厂区安全运行,对运维工程师产生一定的误解并传导至后来的运维商,加剧了不信任。

上述频繁更换运维商的很大原因是服务体验较差、技术不过关。由于技术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够,在巡检、消缺时不能及时或无法发现那些秘而不发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厂区设备功率因数不达标,造成电网考核,力调电费增加;或是光伏设备保护定值设置不准确,导致厂区并网柜跳闸等等。对于非厂区直投的光伏电站,一旦对厂区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厂区业主便会对运维商及其运维人员产生误解,再次接触其他运维商时,便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抵触心理。

综上,要想解决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上门运维难”这个问题,第一要务是建立信任。

首先,在项目管理上,要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和做充分的准备,即在入场前搭建厂区业主、投资者共同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便运维方充分了解光伏电站各项指标、健康情况、运维需求,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人员要求上,服务企业要对运维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服务效果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达标才可上岗。同时,一个项目需设置不同的管理职级和责任归属,并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指标监控、执行透明,保证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调度响应,协调处理。

最后,除了技术能力,运维工程师的另一核心能力要求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和人打交道,能够快速与厂区业主建立连接和信任,能够应对厂区、调度、投资者千差万别和多变的规范要求,处理协调琐细的事项。

此外,像钢铁厂、化工企业等,由于自身高危险的行业属性,安全管理是前提,入场手续要求严格实属正常,作为运维方应给予充分理解,配合其完成相关手续的办理。好在现在的光伏设备可靠性越来越高,故障频率逐渐降低,因不能入场导致的发电损失随之降低。

以上问题是普遍性的,而非个例。由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参与者类型多样、行业覆盖面广,在实际运维中,本篇文章中给出的答案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但一条原则应该是通用的,即用专业能力建立起信任和高品质服务的堡垒,才能最大化地保障厂区、投资者的利益。

(来源:协合运维)

标签:协合运维 分布式光伏 工商业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