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制氢端持续火热,价格持续下探,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M2觅途咨询能源电力领域深耕15年,始终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出海潮”背景下赋能中国企业“走出去”。
本期关注:
● 源起氢能出海热,出海势在必行
● 出海两大热门落脚点:欧洲、中东
● 出海方式“三步走”,设备、供应、品牌出海
● 出海“双刃剑”,持续观测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缘起氢能企业出海 “热”
M2觅途咨询认为,2023为中国氢能企业出海元年,2024出海全面提速。
据不完全统计,2023氢能企业出海事件约17件,截至2024年7月,出海事件总数已然超过了2023全年的1.5倍。

对于大多数氢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出海已成为必选项,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国内电解槽价格持续“跳水”,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势在必行”。
据M2觅途咨询观察,1000Nm³/h碱性电解槽投标均价2023年初~1000万元,到2024年7月已降至~500万元,并存在向400万元持续下探的趋势。
其次,海外制氢装备利润可观,出海“有利可图”。
据M2觅途咨询研究,1000Nm³/h碱性电解槽出口价格大致在1200~1500万元,约为国内的2~3倍,进一步加速中国氢能企业出海势头。2024年上半年出海事件中~65%来自制氢端。

另外,全球氢能项目需求扩张,激活出海势头。
2020-2024H1,全球已宣布氢能项目数量增长超过7倍。预计到2030年,全球低碳氢的需求规模将大幅提升,为中国氢能企业出海提供强劲动力。

出海两大热门落脚点:欧洲、中东
据M2觅途咨询观察:近1-2年,~70%中国氢能企业首选中东、欧洲等地作为出海目的地。
中东,能源储量丰富、区位优势独特,预计持续引领氢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出口及运输热点。
风光资源、天然气储量丰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欧非重要枢纽,预计将持续成为氢及其衍生物出口和运输的核心区域。
欧洲,能源转型与提高能源安全的压力下,打开氢需求空间,中短期机会释放。
欧洲超11国将氢能战略纳入国家电网规划。德国作为关键地区之一于7月发布战略,预计到2030全国需求将达95-130TWh,且50-70%依赖进口,为氢能出海提供契机。

出海方式三步走:设备、供应链、品牌出海
1.0阶段:产品/设备出海。
2022年,氢能企业出海方式相对单一,落单与合作协议主导,本质在于产品/设备海外销售。
2.0阶段:供应链出海。
2023年,开始出现成立合资公司与海外设厂模式,中国头部氢能企业开始与海外本土氢能装备企业、大型能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或在当地建电解槽工厂,本质在于生产制造供应链出海。
3.0阶段:品牌/资本出海。
2024年,技术授权与投资项目模式涌现,中国氢能企业将电解槽技术授权给海外本土氢能设备企业,或与当地能源集团共同投资绿氢项目+销售设备+出口氨醇,本质在于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扩张。

出海“双刃剑”,持续观测地缘政治影响

M2觅途咨询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变动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 风险确实存在。欧盟正在以愈发强硬的态度应对中国在绿色能源的市场渗透,旨在确保欧洲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 然而,出海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氢能企业出海势不可挡,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短期难以逆转趋势
1,需求是确定的;2,中国电解槽性价比优势是显著的;3,短期欧洲本土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生产排期保供能力、良品率、人工成本等配套因素备齐需要一定时间。
● 企业出海建议:
1,抓住窗口期,全球突破战略下、在海外市场构建第二个主场前,需充分评估市场吸引力、进入壁垒。
2,借助海外本地化资源,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选择更适配的方式(设备销售、技术授权、海外建厂、合资公司、资本整合等)
3,前瞻性识别外部环境风向标,持续监测乐观、客观、悲观情景下的关键signpost及时纠偏。M2觅途咨询是一家立足于能源电力产业15年的战略咨询公司,始终致力于通过全球化、全产业、多层次视角,帮助企业评估风险与机遇,为企业“量身打造”出海战略,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走向国际舞台。
(来源:M2觅途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