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又是一轮行业大洗牌,有的光伏企业破产、有的光伏企业“带帽”、有的光伏企业“转换腾挪”积极求生。光伏研究资本整理出了2024年以来国内已经出局、以及在出局边缘徘徊的,危机重重的26家光伏企业。
一、2024年破产的光伏企业:

二、2024年那些“带帽”的光伏企业:

三、积极求生的光伏企业:
1、中能电气
2024年年初,中能电气将其持有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熠冠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天津紫菁新能源有限公司,交易总价约1.41亿元,上海熠冠子公司持有33.63395MW屋顶分布式光伏资产。
2、麦迪科技
麦迪科技近期公告,公司拟出售光伏电池片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绵阳炘皓新能源100%股权和麦迪电力科技(苏州)100%股权。麦迪科技表示,剥离亏损严重的光伏电池片业务,有助于聚焦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领域,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
3、易成新能
易成新能8月公告,将剥离运营情况不佳的光伏电池片子公司平煤隆基,出售80.2%股权,作价8.74亿元。
4、正业科技
公告以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向控股股东合盛投资转让子公司江西正业100%股权、正业新能源40%股权,转让价款共计约100万元。
5、正信光电
先后转让5家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主体的100%股权,转让价款共3850万元。
6、珈伟新能
8月6日,珈伟新能转让5家光伏电站项目公司股权 ,转让资金合计约2.87亿,受让方为西北新华(天津)新能源合伙企业,最终控股人为中核集团。

在外部环境堪忧之际,国内光伏正在经历阵痛期,光伏产业“卷无可卷”!
12月5日,中国光伏行业大会成为了这一困境的缩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披露了一组沉甸甸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竟有39家陷入了净利润亏损的泥潭,行业波动的寒流正不断侵蚀着企业的盈利空间,亏损面持续扩大,形势不容乐观。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发出深刻拷问:“行业普遍面临‘失血’困境,毛利率微薄至极,近乎无利可图。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拿什么去滋养创新的土壤?若企业间持续这种‘自相残杀’的竞争模式,未来谁能挺身而出,引领行业破浪前行?”
面对重重挑战,光伏行业与企业该何去何从?
在贸易政策层面,国家为遏制海外市场低价倾销之风,果断将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至9%,意在规范市场秩序。
同时,光伏行业协会也积极行动,先是通过发布“光伏组件低价中标涉嫌违法”的通知,力图整肃行业风气;随后,在12月5日的大会上,更是组织33家行业巨头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并签署了自律公约,旨在通过自我约束控制产能过剩。
然而,面对沉重的产能负担,这些限价限产措施能否持续奏效?毕竟,“自律公约”缺乏法律约束力,且可能抑制市场正常的竞争机制,导致产能出清之路更加曲折。
在此背景下,隆基董事长钟宝申在年度大会上提出的兼并重组方案。他强调:“唯有通过兼并重组,才能有效整合近年来各地蜂拥而上的产能投资,避免生硬淘汰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但现实远比理想骨感。当前,各大龙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负债规模动辄以百亿计,兼并重组之路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与远见。如何在负债重压下寻求破局之道,将是光伏行业接下来必须面对并解答的时代课题。
(来源:光伏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