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圈子里有三家比较大的企业: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云网”、三一“树根互联”、海尔“卡奥斯”。
「航天云网科技」大央企,它们自己的兄弟企业就有几千家。
「树根互联股份」隶属三一重工。 上市终止,递交上市材料一年多以后,经历了6轮融资的树根互联还是选择了撤回IPO申请。
「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隶属青岛海尔。 2024年9月,卡奥斯正式启动IPO辅导,计划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完成辅导期,目标登陆资本市场。(小编猜测卡奥斯有可能想撤回IPO申请,借壳上海新时达上市的机会更大。)
把工业互联网平台理解成为一台吸尘器,粉尘好比数据,清洗这些粉尘获得有价值的数据。那么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们将工业互联网平台比喻为“吸尘器”,粉尘(数据)的收集和清洗是核心过程,但关键在于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真正有用的价值。
以吸尘器类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处理过程(粉尘=数据,清洗=分析),降低了读者理解门槛,符合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提炼"的核心逻辑。
以下从数据的获取、应用及挑战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与清洗:吸尘器的“吸尘”过程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
工业数据如同粉尘分散在各处,主要来源包括:
设备层: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实时参数(例如PLC、CNC机床);
生产层:机器生成的能耗数据、维护日志、工艺参数;
外部层:供应链物流信息、客户反馈、市场趋势等。
清洗与标准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需对原始数据进行“粉尘清洗”:
协议兼容:支持1100+种工业协议(如Modbus、OPC UA)的解析,实现多设备数据互通;
去噪处理:过滤无效数据(如传感器异常值),并通过标准化格式(JSON、XML)存储。
二、数据的核心用途:粉尘的价值转化
清洗后的数据可转化为以下实际应用场景:
优化生产流程
效率提升: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发现生产瓶颈(如某工序耗时过长),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能。
质量控制:实时监测产品合格率,定位劣品根源(如某批次原材料缺陷),降低质量风险。
设备预测性维护
通过振动、温度等数据建模,预测设备故障(如轴承磨损),提前维护避免停机。例如某工厂通过数据分析减少58%设备故障率。
能源与成本管理
整合能耗数据(如电、水消耗),建立动态调度模型,降低单位能耗成本。典型案例显示单台制造费用下降22%。
数据驱动决策
结合供应链数据(如库存、物流时效)与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
三、数据应用的挑战:我们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数据?
数据有效性问题
噪声干扰:部分数据因设备老旧或环境干扰(如电磁噪声)导致准确性不足,需强化清洗算法。
需求错位:企业可能过度采集数据(如全产线监控),但实际仅需关键指标(如核心设备状态),导致资源浪费。
价值转化门槛
数据需结合行业Know-how(如化工反应模型、机械加工工艺)才能产生价值,而中小型企业往往缺乏分析能力。
总结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如同“吸尘器收集的粉尘”,其价值取决于清洗精度(数据质量)和分析深度(场景应用)。企业需明确目标(如降本、增效或柔性生产),针对性采集关键数据,并通过算法模型与行业经验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策略。最终,数据是否“有用”取决于企业能否从粉尘中提炼出适配自身需求的“黄金颗粒”。
(来源:工控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