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

当超1万家集成商倒下:中国储能柜的“孤儿危机”与重生之路

ainet.cn   2025年03月05日

20245月,王磊站在浙江某工业园区里,盯着眼前20台崭新的储能柜,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牌上“XX储能项目经理的字迹。这些曾被他称为“黄金柜”的设备,如今因集成商突然破产,成了无人接手的“孤儿资产”。

“系统密码锁死、BMS软件断更、消防协议失效……我们就像拿着没有钥匙的保险箱。”王磊苦笑着回忆。这批总价超800万元的储能柜,因原厂商服务器关闭,充放电策略无法更新,已停运三个月。园区业主威胁要起诉,而他的年终奖早已被扣光。

这并非孤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已有超1万家储能集成商倒闭。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全国新型储能利用率仅30.6%,大量设备沦为“铁皮摆设”。

01 价格战与“强制配储”后遗症

2023年储能电芯价格暴跌54%,系统中标价跌破0.638/Wh,部分企业为抢单甚至以低于成本价40%投标。深圳某集成商销售总监透露:2024年我们卖了3GWh系统,净利润却是-7%,纯粹为现金流硬撑。”

政策驱动的装机狂欢埋下隐患。西部某200MWh储能电站,因配储仅为获取新能源项目审批资格,投运后平均5天才被调用一次,年收益不足设计值的15%。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直言:“建而不用让劣币驱逐良币,安全风险被低估。”

不同厂商的BMS通信协议互不兼容,如同“密码战争”。王磊团队曾耗时两个月破解某倒闭企业的EMS系统,却发现其消防逻辑存在致命缺陷——灭火剂喷射反而加速氧气流通,最终被迫整体更换管道设计。

02 储能柜重生:五大救赎路径

对已经弃管的“孤儿储能柜”而言,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五大救赎路径。

一是业主自救:从“甩手掌柜”到“运维专家”。国家电投组建专业子公司,接手1.2GWh“孤儿电站”,但缺乏原始数据导致效率下降12%江苏某工业园区自建技术团队,通过逆向工程恢复系统运行,年运维成本高达设备价值的8%

二是第三方托管:野蛮生长的“储能医生”。深圳“储能ICU”公司通过破解协议、更换关键部件,使报废设备恢复80%效能,收费达0.15/Wh/年。但行业乱象频发——某托管商篡改电池健康数据,导致浙江某电站热失控

三是头部企业并购:技术降维打击。阳光电源收购某破产企业400MWh项目,更换自研EMS后循环寿命提升67%。宁德时代通过电芯标准化改造,将混用电池的系统效率从82%提升至89%

四是资产证券化:唤醒“沉睡的储能”。首单储能ABS产品底层资产为1GWh“孤儿电站”,通过收益权分割使IRR提升至8%。但投资者担忧:“电化学资产残值评估如同开盲盒。”

五是政府兜底:最后的“安全网”。比如青海设立储能托管基金,财政出资接管0.8GWh高风险项目。但基金规模仅覆盖10%待处置资产,地方财政压力巨大

03破局:阵痛中如何“价值重构”?

2024TOP10企业中标份额超90%,阳光电源、远景能源等通过垂直整合构建“破产免疫体”。与此同时,行业也在多个维度探索破局之策。

行业端,中关村储能联盟推动《电化学储能系统通信接口规范》,强制开放关键数据接口。宁德时代、比亚迪已支持该标准,但中小厂商担忧技术优势丧失没有大范围响应。

企业端,华为“储能大脑”平台通过AI模拟倒闭企业系统逻辑,在内蒙古某项目中将故障诊断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15分钟。海博思创与华能试点“收益分成”模式,将设备商与运营商利益深度绑定,项目故障率下降40%

而政府端,山东、广东等省份已经开始试点“储能保障金”制度,要求企业按项目金额5%缴纳风险准备金,但引发现金流争议

站在浙江工业园的夕阳下,王磊终于接到好消息:某头部企业愿以原价30%收购这批储能柜,条件是签署五年运维对赌协议。“至少保住了工作岗位。”他苦笑着签下名字,身后起重机正将设备装车。

这场席卷储能行业的倒闭潮,既摧毁了投机者的幻梦,也催生着更坚韧的产业生态。正如远景能源田庆军所言“淘汰不是终点,而是价值回归的起点。”

(来源:储能方程式)

标签:储能柜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