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针对制造业升级提出建议:
数控机床领域: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国产高端零部件研发,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提升核心技术,解决高端机床依赖进口问题;
人形机器人领域:建议参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推动L3级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2026年初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电池回收领域:统一换电标准、严查非法回收小作坊,完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机床关键词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关键零部件
王俊峰(齐重数控):建议加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供应链建设的政策支持。他提出,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机床制造主机企业自主开发、研发、制造机床产品所需要的高端配套零部件,解决行业企业配套短板,完善供应链生态。
刘争(中国航天科技):建议成立工业母机协同研发中心,加快中国关键领域所需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速度。
韩晓军(国机重装):建议加大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和工业母机用仪器仪表的推广应用力度。他指出,国产化基础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与应用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重大项目规划设计中,鼓励优先采用国产关键零部件。
人形机器人关键词
规模化应用
何小鹏(小鹏汽车):针对机器人智能等级划分提出机器人分为五个等级(L1-L5),当前产业正迈向L3级(具身智能+训练监督),预计 2026 年 L3 初阶产品将实现适度商业化量产。建议参照新能源汽车早期推广经验,对L3级通用人形机器人 (TOB和 TOC端)实施销售补贴政策,推动规模化普及。
冯兴亚(广汽集团):呼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如感知、决策、执行系统),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解决技术难点与落地障碍。
电池关键词
电池回收
冯兴亚(广汽集团):提出换电模式与电池回收双轨并行,加大换电政策支持,统一电池标准,统筹换电站布局;出台动力电池回收专项法规,优化产能布局;攻克车规级芯片设计短板,提升供应链安全。
陈雪华(华友钴业):建议通过成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锂电行业相关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探索原辅料单耗更低、副产物更少的绿色生产工艺。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锂电材料企业开展设备升级和生产线改造,减少现有工艺下各类锂电副产物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再利用难度。
王麒(启阳汽车):建议开展专项电池回收整治行动,取缔无证小作坊,并提高违法成本;新增报废要求,完善回收网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模式。此外,鼓励回收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降低污染风险。此外,建议国家加大财政奖补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汽车报废回收领域。
刘怀平(昆仑互联新能源):建议要加强锂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的污染防治,加强电池生产企业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定完善的产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电解液溶剂、添加剂等原材料的添加和使用,并逐步实现低有机溶剂、添加剂技术替代,从源头降低后续其进入环境的风险。此外,他希望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来源:MIR睿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