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和上能电气六家光伏逆变器厂商2023年年报中研发方向的详细分析与对比总结:
一、研发投入对比分析
整体而言,六家厂商2023年均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体现出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
-
阳光电源
研发费用:约24.47亿元,同比增长45%,占营收约3.4%;
研发团队:5372人,占员工总数约40%。 -
华为数字能源(华为整体数据)
华为整体研发支出1647亿元,占总营收23.4%;
研发团队约11.4万人,占总员工数约55%。
(华为未单独公布数字能源板块具体投入,但可推测投入巨大。) -
锦浪科技
研发费用:约3.12亿元,同比增长3.7%,占营收约5.2%;
研发团队:762人,占员工总数20%,同比增长45%。 -
固德威
研发费用:约4.70亿元,同比增长35%,占营收约6.4%;
研发团队:1023人,同比增长18.7%,占员工总数28.16%。 -
禾迈股份
研发费用:约2.48亿元,同比猛增154%,占营收高达12.2%;
研发团队:377人,同比增长77%。 -
上能电气
研发费用:约2.68亿元,同比增长86%,占营收约5.44%;
研发团队:411人,同比增长52.8%。
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禾迈股份的占比最高,体现其在细分市场领域的技术追求;阳光电源和华为依托规模效应,绝对投入遥遥领先;锦浪、固德威和上能电气则稳步增加研发,体现技术导向。
二、关键技术突破及亮点分析
各厂商主要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拓扑结构创新和智能化应用进行研发突破:
1、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应用(SiC/GaN)
-
华为:大规模应用SiC/GaN提升功率密度,提出五年内提升50%功率密度目标。 -
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已布局SiC功率器件,实现效率突破(锦浪最高达99.1%)。 -
阳光电源、固德威、禾迈亦加大SiC器件导入力度。
-
阳光电源:全球首台直流2000V高压逆变器投运,突破电压等级瓶颈。 -
上能电气:多电平软开关拓扑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效率与兼容性。 -
华为、锦浪、固德威持续迭代现有拓扑设计,提高转化效率和可靠性。
-
阳光电源:全球首个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干细胞电网”新技术。 -
华为:智能光伏逆变器与AI融合技术,积极推动电网友好型逆变器技术。 -
禾迈股份:专注微型逆变器技术升级,推出新型内置WiFi通讯逆变器。 -
锦浪、固德威:迭代户用与工商业第六代技术平台,强化智能监控及能量管理能力。
三、未来产品发展方向分析
未来产品布局上,各公司均瞄准“光储一体化”与“多能融合”领域:
-
阳光电源:PowerTitan 2.0大型储能系统领先发布,已具备10MWh液冷储能能力。 -
上能电气:储能PCS快速成长,占营收近40%。 -
固德威、锦浪科技:不断推出户用和工商业储能逆变器,完善“光储一体”方案。 -
禾迈股份: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4%,发力储能领域市场。
-
阳光电源、华为:积极布局“光储充”及新能源融合方案,实现多能协同。 -
固德威、锦浪科技:打造“光储充”产品生态圈,包括储能墙、电动车充电桩等一站式方案。
-
华为、锦浪、固德威、禾迈:专注组串式/微逆变器技术,主打分布式光伏场景; -
阳光电源、上能电气:采取“组串式+集中式”并行布局策略,适配不同规模项目; -
组串式逆变器因功率提升与成本优化趋势明显,逐渐成为主流方案;集中式则主要面向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四、综合对比总结与趋势研判
研发方向共性与差异:
-
共性:
各家均强化对SiC/GaN半导体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及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着力提升效率、可靠性及电网友好性。 -
差异:
厂商因规模和市场定位不同而有差异: -
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资金雄厚,技术领先性强,研发能力覆盖全产业链; -
锦浪、固德威专注于分布式领域精细化技术迭代,尤其是国际市场深耕多年; -
禾迈股份定位精准,以微型逆变器为核心,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竞争壁垒显著; -
上能电气在集中式与组串式技术兼容布局上具有明显优势,着力服务大型电站客户。
整体趋势研判:
未来逆变器行业将呈现“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智能化融合”的明显趋势。第三代半导体(SiC/GaN)技术应用规模将迅速扩大,储能业务将逐步由辅助转变为战略主导,各公司将继续拓展“光储充”多能源系统的融合产品线,形成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各厂商的研发策略将从单一硬件设备制造逐渐转向软硬件协同、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能力竞争。技术创新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将成为厂商竞争的新核心优势,具备强大研发投入和快速技术迭代能力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来源: 电力电子百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