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赌协议触发,23家股东“割肉离场”
3月13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赣锋锂电拟以自有资金回购部分股东股份,涉及28家股东中的23家,回购金额高达16亿元。退出名单堪称“豪华”:固德威、安克创新两大储能巨头赫然在列,小米科技、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产业链巨头亦难逃“退场”命运。
这场资本退潮的直接导火索,源于2022年赣锋锂电引入战略投资者时签订的“对赌协议”。协议规定,若赣锋锂电未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IPO,或因监管政策无法满足分拆上市要求,将触发股份回购条款。如今,距离期限仅剩9个月,上市进程却因2022年赣锋锂业实控人李良彬等人涉嫌内幕交易被行政处罚而搁置,对赌失败已成定局。
二、储能巨头为何“跌落神坛”?
尽管赣锋锂电在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中跻身前十,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但其上市之路却屡遭波折。2022年分拆上市期间,母公司赣锋锂业因内幕交易被罚,导致监管审查趋严,上市计划被迫暂停。
更严峻的是,储能行业正面临技术迭代加速、成本竞争白热化的挑战。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持续扩张,而赣锋锂电在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错失了抢占市场的先机。此次股东集体退出,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其资本实力与市场信心。
三、赣锋锂电的“自救”之路
面对危机,赣锋锂业并未放弃。3月13日,其以2亿元收购深圳易储71.35%股权,并提供不超过8亿元的财务资助,试图通过整合资源拓展储能业务。此外,赣锋锂业还通过深圳易储成立两家新公司,注册资本合计1000万元,试图在细分领域寻找突破口。
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截至3月17日,储能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超8亿元,板块整体市盈率28.33倍,估值压力显著。投资者对赣锋锂电能否在短期内扭转颓势仍存疑虑。
四、行业启示:储能赛道“危”与“机”并存
赣锋锂电的遭遇折射出储能行业的残酷竞争格局。一方面,政策支持(如江苏省规划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1300万千瓦)与市场需求(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持续增长)为行业注入动力;另一方面,技术迭代、资本泡沫与监管趋严正加速行业洗牌。
对赣锋锂电而言,能否在剩余时间内完成IPO?抑或通过并购整合重振旗鼓?仍需时间验证。但对整个储能行业而言,这场“退潮”既是警示——盲目追逐资本热度可能埋下隐患;也是机遇——优胜劣汰后,真正具备技术壁垒与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从风光无限的储能巨头到被迫“断臂求生”,赣锋锂电的遭遇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技术革新与资本狂潮的交织中,唯有深耕核心技术与市场洞察,方能在储能万亿赛道中行稳致远。未来,这场资本博弈的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电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