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制造业客户都愿意为好的产品买单,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走得更快更远。而今天由于产能过剩,行业内卷,客户在购置设备时往往面临艰难的抉择:性能更好意味着成本更高,这无疑会压缩原本就狭小的利润空间。企业的长远发展固然重要,但生存才是眼下第一要务。”在3月25日举行的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产品发布会上,一位来自装备制造行业客户的分享,不但道出了内卷之下制造业的困境,也成为理解工业自动化外资品牌近年加速调整、突破的伏笔。
当破局、降本增效成为制造业关键词,西门子重磅发布的18款面向中国需求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产品,以及未来以季度为单位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节奏,意味着在“中国加速2.0”时代,西门子正以本土化创新开启“自驱式进化”,以实现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之间的最佳平衡。

从全球逻辑到中国速度
身处制造业发展进程之中,每个企业或个人都能感受到产业潮水的流向。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产能扩张,是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带来的巨大机会。“而当前及未来,这种发展模式很难被复制。”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加速2.0”时代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可持续发展及能源转型。
环境不同,企业的节奏和打法也需要改变。当下,高性价比、敏捷响应、灵活交付等成为制造企业的重要诉求,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消费品等行业,“唯快不破”更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保障优质性能的同时,供应商的24小时本地响应、三天快速交付、敏捷开发无疑会形成先发优势,更好地赋能本土客户,更快切入新兴市场。
创新产品组合正式亮相之前,西门子进一步的本土化布局已经在悄然进行。
在本土制造方面,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设的成都工厂的四期已经于2024年投运,位于仪征的西门子机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SMCM)新工厂也在3月24日正式投入运营。

2024年10月,西门子成立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CNP),并相较于上一财年增加67%的研发投入,用于打造以中国需求为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数字化产品,并实现产品从定义、研发、采购到生产和服务的全价值链本地化。数字化工业集团旗下FA(工厂自动化事业部)和MC(运动控制事业部)的PLC、变频器、伺服驱动系统、虚拟调试软件等是该部门的重点。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Cedrik Neike)表示。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中国市场对于西门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市场具备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只有把更多研发资源和设施放到中国,才确保不会错过中国的创新机遇。”
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以产品为基础,完全立足中国、自主决策、充分授权,让创新从全球决策逻辑转变为真正的中国速度。
五个“一次正确”助力成本、效率双突围
从数字上也能窥见西门子深化本土创新的力度和成效。此次发布的18款产品之中,16款新品完全由中国本土设计、开发和制造,5款新品已上线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并且在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的规划中,未来将以季度为单位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这些本土研发的中国定制产品,如何以更敏捷的开发、更可控的成本、更高效的服务助力本土制造商降本增效,实现高价值转型?西门子给出的答案是通过贯穿智能制造设计、选型、调试、制造、服务全流程的五个“一次正确”来降低试错,实现成本优化与效率跃升。
1、在设计与研发阶段
NX MCD Base虚拟调试软件基于西门子产品设计和工程应用平台NX ,可覆盖从设计到仿真再到虚拟调试的全流程,可节省约 30% 的研发时间与成本,结合TIA 100机器应用集锦等成熟应用,帮助工程师提升40%以上的编程效率。
2、在制造与交付阶段
新一代高性能PLC产品SIMATIC S7-1200 G2++控制器在S7-1200 G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动控制功能,将设备运行速度和运行精度分别提高10%和15%。
全新发布的S7-200 SMART V3.0控制器和SMART LINE V5面板产品组合新增了物联网功能,运算速度提升40%,扩大3 倍存储空间,显著提升了性价比。RF128C RFID通信模块设计小巧紧凑,更加符合中国客户的使用习惯,其自带的故障检测功能可以帮助客户进行快速调试。
3、在运维与服务阶段
即插即用的工业AI软件SiePA Lite维晓宝,能够结合行业机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设备故障风险,实现设备智能化管理。西门子e-Carbon Box能碳魔盒一体化套件采用“云-边-端”部署方案,实现以数据驱动节能降碳,帮助客户纵观企业能碳全貌。西门子联手授权服务合作伙伴推出的服务半日达,在全国30座城市实现工程师4小时内到达客户现场,显著缩短响应时间。
从产品参数性能可以看出,18款新品对于国内用户熟悉的编程习惯、行业应用特点、不同品牌的硬件兼容都进行了相应调整优化,加上产品轻量化设计以及订阅模式部署,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应用或者迁移的成本。
而7*24小时即时响应,4小时到达现场等举措,也致力于加强外资品牌通常存在的服务响应慢的短板,并从多个维度上以更切合市场的”中国速度”,与本土市场变化共振。
本土创新+生态扩容加速主动进化
这些本土研发的中国定制产品在性价比和生态兼容性上表现出了很大诚意,但西门子以及制造业客户都深知,低价并不是市场竞争的上策。

王海滨指出,降本增效是制造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词,但企业降本不能只看到产品采购成本,而应该关注综合经营成本。研发过程的失误,制造环节的试错,供应链采购环节的损耗,设备交付后的服务等都是企业综合成本的重要组成。西门子提出的五个“一次正确”背后,正是针对降本增效打出的组合拳。
西门子发布的18款本地化产品,在性能提升的同时,新增的功能模块及以太网接口也更大程度上实现硬件兼容,这意味着西门子在技术底层上不断向生态伙伴敞开怀抱,以更强合力共面行业变革与挑战。
西门子的这种破题思路和制造厂商发展诉求也相向而行。广东高力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嘉宾提出,当前制造企业对于技术供应商有3个维度的期待,即现实需求,显性需求和潜在需求,它们分别对应的是提供助力短期竞争的高性价比产品,识别并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痛点,共同挖掘未来增长的机遇和变量。
面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西门子和制造企业已经做好准备,未来几何只能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来源:IIA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