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能源收官之年,这一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动向势必备受关注。到2025年,能源行业更需要提高新质生产力,为“十五五”发展做准备。
在氢能行业,截至2024年,中国的氢能电解槽装机量为5GW。目前,氢能行业依旧面临商业化落地难题。今年氢能企业们均在找寻生存之法,如头部企业亿华通也被中国旭阳集团收购;东岳氢能变更上市辅导机构,仍在继续IPO之旅,氢能企业需要借助外力来谋取生机。

此次借助CEEC 2025,记者采访了天合元氢,探索2025年氢能行业的痛点问题走向及应对之策。
目前,规模化制氢项目面临众多问题,例如为适配风光波动电力设备频繁启停引起的运行问题、长时间运行引发的气体纯度问题、高电密工况可能导致的泄露问题以及电极材料寿命引发的能耗衰减问题。
针对上述痛点,天合元氢推出天擎系列第二代电解槽,该电解槽可实现5%的调节速率,冷启动仅需104秒即可达到额定电流密度,实现额定产氢量;额定电流密度提升至4000A/㎡,100%负荷工况下直流电耗低至3.898kWh/Nm³;小室数量由319个缩减至230个,设备重量减少近10%、体积缩小21.9%,设备成本降低30%。
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顺伟表示:“我们对整个电解槽的结构流道设计,板网设计,隔膜材料的使用,电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研发工作,提升了电解槽的产品稳定性。另在蒸馏能耗、经济性、技术整合方面来确保电制氢装备的经济化落地。同时站在整个系统角度,我们在电源层面也持续做自主开发。在核心零部件,特别是电极材料经济活性的持续方面,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和研发。”
目前,天合元氢已形成覆盖碱性(ALK)与质子交换膜(PEM)技术的双线布局。ALK产线采用智能焊缝追踪系统,焊接效率提升30%,产品一致性达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正加速PEM技术研发,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二期产线建设。
据悉,2024年10月28日,天合元氢全球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设备扬州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项目一期建设1GW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产线,未来规划产能达4GW。
“扬州基地突破行业瓶颈的方法,就是针对电解槽本身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地降本。通过整个结构的设计,关键材料的研发设计等来降低单台设备的成本。成本跟质量也是高度挂钩。我们对成本的理解,不是说一次性的采购成本,它是我们放在整个行业或者产品项目周期来看,可能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来看一个成本。所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就非常高。”段顺伟透露。
站在现在看未来,天合元氢对绿电制绿氢是有一个非常相对明确的方向。因为氢能具有绿色能源及降碳的属性。所以站在行业角度来看,天合元氢认为现在就好比光伏行业十年以前。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光伏现在度电成本这么低,同样站在未来看现在,制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整体2025年,氢能行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缓慢的结果,还需要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企业要做到的是掌握核心技术。
(来源:天合元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