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ESIE 2025热议:电力市场新规落地后,独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

ainet.cn   2025年04月16日

在碳中和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上,全景呈现了技术创新与市场变革的澎湃浪潮。展会上,远景动力、瑞浦兰钧、南都电源等领军企业纷纷亮出“硬核”技术,从大容量电芯研发到全球化市场布局,从全生命周期安全到数字化技术赋能,勾勒出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图景。

东方日升:光储并进高效协同发展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上,新能源供应商东方日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做到光储并进,从单一的光伏业务、储能业务拓展到光储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未来,面对行业里光伏、储能产品同质化问题,东方日升拿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一是技术创新,打造独特产品优势。东方日升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光伏与储能领域的同质化。其储能产品在模块化设计和智能管理系统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实现高效的能源转换与管理。

二是利用Risen Cloud赋能智能化管理。Risen Cloud平台是公司推出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这一平台帮助客户实现了更高效、精准的能源管理,成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

三是提出全场景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东方日升能够提供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全场景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发电与电网侧,通过将光伏、储能和数字能源管理系统整合,实现智慧发电、智慧调节与智慧管理;在用户侧,东方日升推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先进的异质结伏曦组件、All in one储能系统、云边协同能源管理,实现更多发电,更高收益,高效运维。

融和元储:AI大模型助力新型电力市场交易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上,面对136号文新政带来电力市场交易方式改变的挑战,融和元储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融和元储看来,当前新能源和储能行业的发展将由原来的政策驱动变为市场驱动,越来越多省份的电力运行将会进入一个现货的市场的一个状态,给储能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收益空间,同时辅助服务的市场也会逐步完善和打开,给到储能额外的在辅助服务市场能够获取收益的机会。

目前,融和元储已在自有的融和·白泽运营平台上私有化部署了AI大模型,并通过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搭载预测分析算法,并根据市场动态和气象信息进行实时调整。白泽平台都会针对不同的区域及场景,每天自动生成20000条运行策略。

融和元储始终秉持“做最懂运营的储能服务商”的核心理念。储能的核心不在于设备硬件本身,而在于如何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通过平台、软件、硬件的协同工作,持续的探寻资产最大的价值创造。

融和元储在2022年2月完成国内首单独立储能电站现货市场入市申报,目前已完成国内全部进入交易省份的交易系统搭建。

在运营过程中,融和元储已经积累了AI电力市场交易、策略耦合优化、策略偏差诊断等运营核心技术。

①针对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融和元储自主研发了多维市场特征与气象大数据相结合的电价AI推理预测大模型。反推市场主体报价行为与市场披露数据偏离程度,创造出更多交易机会。

②针对储能市场化转型的多重收益机制,融和元储在业界率先研究并实践电力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耦合交易模型,解决储能参与多品种交易叠加收益最优化问题。

③针对储能在执行策略过程中的偏差损失问题,融和元储在储能系统优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大基数多样本储能电站运营数据库,将长周期高频次策略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问题进行聚合分类。

未来,融和元储致力于能够为更多的省份和更多的行业客户提供这样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

瑞浦兰钧:以稳健创新驱动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

瑞浦兰钧储能系统研发总经理刘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在电池容量选择上坚持安全优先的研发策略。当前主流的392Ah产品已获市场验证,但公司正稳步推进565Ah、587Ah等更大容量型号的研发。刘思强调,容量提升需同步攻克电化学体系、热安全及制造工艺等挑战,并经过严格内部验证。例如,海外客户对电池体积、重量的严苛限制,以及生产良率对成本的影响,均是研发决策的关键考量。瑞浦兰钧拒绝盲目追逐容量指标,而是通过技术迭代在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间寻求最优解。

“用户长期收益是产品开发的核心。”刘思指出,客户尤其关注储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而非仅初始成本。以海外市场为例,客户愿为高可靠性和售后保障支付溢价,因稳定运行直接关联投资收益。为此,瑞浦兰钧在设计中强化循环寿命与能量效率,并通过精细化系统集成降低运维风险。刘思坦言,尽管产品价格略高,但其低故障率与高耐久性为客户带来更高回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面对行业产能扩张热潮,瑞浦兰钧采取“小步快跑”策略,单个基地产能控制在一定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资源浪费与品控风险。刘思提到,政策助力(如136号文件推动储能需求市场化)加速行业洗牌,倒逼企业提升产品性能。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先保障安全性与核心性能升级,同时动态调整技术路线,确保在行业生态变革中保持领先。他表示:“唯有平衡短期竞争与长期价值,才能实现企业与行业的共赢。”

鹏辉能源:AI技术已渗透储能产品安全与能效管理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成立于2001年,全球一级储能厂商,专注电池研发制造24年,2011年进入储能领域,是国内最早涉足储能产业的企业之一,鹏辉储能业务场景丰富,覆盖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通讯基站储能及光储充智慧充电。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十强,工商业储能系统稳居全国前二。

目前,鹏辉能源新推出的擎天520户外储能柜代表着其AI技术已渗透到储能产品的安全与能效管理。

在鹏辉能源品牌部总经理唐莹看来,AI不是魔法,更加需要扎实的工程师,数据清洗、模型蒸馏、软硬件相结合,鹏辉能源内部正在加快产品的智慧化,其中,一个是生产智慧的产品,另一个是生产产品的智慧化。

目前,鹏辉能源在产品交付前的研发制造环节与投资建设环节、产品交付后的运维管理与价值创造环节都引入AI技术,并已获益颇多。

新能安:源网荷储协同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路径

新能安储能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马金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源网荷储协同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路径,通过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环节的实时互动与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与低碳转型,是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低碳、经济”三重目标的必由之路,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灵活性与效率提升,更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政策创新,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新能安的智能化运营主要针对工商储电站,通过AI与大数据的结合,对风光出力、未来负荷、环境工况、电池特性等进行高精度预测,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融合峰谷套利、需量管理、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多种盈利模式,最大化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

此外,此次展会,新能安展出的“昆仑302Ah电芯”实现了15000次循环寿命。

该产品应用的创新技术包括新型预锂化、石墨优化、电解液配方升级以及新型制造工艺的协同应用,共同提升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研发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南都电源:以技术优势深耕全球储能市场

南都电源副总裁、总工程师相佳媛和南都电源国际营销中心副总裁戴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了南都电源对于储能市场需求、国际业务拓展、产品研发策略、以及数据中心储能应用等的看法和未来市场的布局。

南都电源国际营销中心副总裁戴毅表示,海外市场对储能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美国、东南亚及欧洲客户更关注产品质量与技术而非低价竞争。公司以高技术、高可靠性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主攻数据中心等高价值场景。戴毅指出,尽管美国市场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及关税压力,但中国制造凭借性价比优势仍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即便加征30%关税,中国产品仍较美国本土制造更具成本优势。南都正通过优化关税条款谈判与客户合作模式,稳固海外市场布局。

南都电源副总裁、总工程师相佳媛透露,公司600+Ah大容量电池预计两年内量产。该产品需突破电化学体系优化、热安全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国际标准认证。相佳媛强调,数据中心储能是重点方向,海外市场对UPS(不间断电源)配套需求旺盛,要求设备在极端工况下稳定供电5-15分钟。目前,南都产品已应用于马来西亚等项目,并针对国内外标准差异开发适配方案,例如采用集中化系统设计提升运输与部署效率。

面对行业产能扩张热潮,南都采取审慎策略,优先保障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戴毅提到,136号文件推动储能需求从“强配”转向市场化,倒逼企业提升性能与长期可靠性。公司通过分舱设计、精细化系统集成优化成本,并强调“中国仍是全球制造核心”。相佳媛补充,南都将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联合客户开发长周期质保方案,以15年稳定运行能力赢得海外客户信任,避免陷入低价内卷。

沃太能源:AI+储能全生命周期能源服务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太能源”)成立于2012年9月,主要专注储能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掌握了BMS、EMS和系统集成、云平台管理等核心控制技术。

一直以来,沃太能源始终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生产能源全链条变革。借助大数据、AI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沃太能源成功实现了能源效率、低碳成效的双重突破。

此次展会,沃太能源主要推出AI+储能全生命周期能源服务。

沃太能源AI储能策略项目负责人洪星表示,我们的AI+储能主要面向的场景是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配储、海外户储、虚拟电厂。

在工业园区场景应用上,沃太能源南通总部近零碳园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和能源物联网技术,将园区内光伏、储能、充电桩等10余类设备数据实时接入低碳智慧园区平台,形成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闭环。

据悉,低碳智慧能源平台利用了大数据与AI算法提供决策支持和策略自动下发,提升能源项目收益,降低用电与维护成本。

亚派科技:以高集成PCS破局储能降本难题

在2025中关村储能展上,亚派科技携最新研发的“2*215液冷融合版PCS”惊艳亮相,这款功率达430kW的储能变流器,凭借高度集成与成本优势引发行业关注。亚派科技储能行业总经理朱春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更高集成、更省成本、更可靠,是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也是亚派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

作为国内储能变流器领域的头部企业,亚派科技始终聚焦技术突破。此次发布的PCS产品创新性地把两簇电池的高压箱和BMS主控集成在一个模块里,采用液冷散热设计,不仅将舱内空间压缩30%,温控效率提升20%,更将系统度电成本降低15%。“传统风冷方案在高温环境下易出现性能衰减,而液冷技术能精准控制电芯温度,延长设备寿命。”朱春燕解释道。该产品已通过严苛环境测试,可适配多种电池类型,尤其适合工商业储能及大型电站场景。

亚派科技已启动“出海攻坚”计划,重点拓展德国、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朱春燕坦言:“海外客户更看重全生命周期价值,这对产品可靠性、本地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公司正加速构建全球服务体系,针对性开发符合UL、IEC等国际标准的产品。

“储能变流器是系统的‘心脏’,唯有持续创新才能赢得未来。”朱春燕总结道。随着亚派科技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深耕,这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蓝图正徐徐展开。

西清能源:更深层次检测储能电站安全

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清能源”)成立于2018年,公司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数字技术为基础,为客户提供能源数字化软硬件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

此次,西清能源推出“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预警系统V3.0”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安全预警方案,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电池机理模型双驱动”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对电池早期故障的精准检测与部件级诊断。

西清能源首席科学家梁惠施表示,传统BMS的电池监测算法简单,能评价的指标有限,故障报警采用阈值管理难发现内短路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BMS设备本身有失效分析。

而西清能源则是基于从BMS、PCS采集上来的运行数据,采用电池机理模型进行在线参数辨识,对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评估电池的健康状态;采用图神经网络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电池故障机理,捕捉电池多维数据之间的异常模式,识别包括电池故障、BMS故障、热管理系统失效等在内的各种安全隐患。

从效果来看,该方案具备全站运行安全监测、健康评估、早期故障诊断及热失控预警等功能,可有效降低储能安全事故风险,显著减少储能停运损失,支撑精细化主动运维,提升电池循环次数与储能电站寿命,增强储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力。

派能科技: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领跑零碳转型

在2025中关村储能展(ESIE)上,派能科技全球首发“1P液冷集装箱创新方案”,以1小时充放电循环能力(1P倍率)引发行业关注。该方案包含1P液冷一体式储能集装箱与1P液冷电池储能集装箱两大产品,满足需要快速功率响应和高循环效率的场景。作为国内首家纯储能上市企业,派能科技垂直整合产业链,掌握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其锂钠双技术路线电芯覆盖20Ah至314Ah超15款规格,均通过针刺、热蔓延等严苛安全测试,为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底层支撑。

派能科技针对多元需求推出差异化储能方案:

户用场景:Force-H3X系列堆叠式光储逆变一体机,支持别墅、学校等低负载场景绿电直供与备电;

工商业场景:113kWh智慧储能一体柜适配小型园区,261kWh液冷柜与417kWh直流柜满足中大型园区5MWh以内需求;

电网级场景:5MWh液冷集装箱采用集中式与组串式双方案设计,支持模块化部署与数字化运维;

基站场景:机架式储能模块BD48100、ES48100及60kWh光储系统,实现备电、峰谷套利、电池混用等功能。

依托16年技术积淀,派能科技正以全栈研发实力推动储能系统降本增效,其场景化解决方案服务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为核,以全球化布局与场景化深耕持续引领储能价值革命。

结语

ESIE 2025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是一面映照行业未来的明镜。中国企业正以差异化路径重塑全球储能竞争格局。然而,面对产能过剩隐忧与标准缺失挑战,行业仍需回归本质——唯有以技术创新筑牢安全底线,以长期价值取代短期博弈,才能真正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迈向“需求驱动”。

(智能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ESIE 2025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