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24年,全球光伏行业在“碳中和”目标与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博弈中,呈现出“高增长、高波动、高分化”的鲜明特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20GW,同比增长28%,创历史新高;但全产业链价格较2023年下跌15%-40%,行业总产值微降至3200亿美元,首次出现“量增价减”的背离现象。这一矛盾背后,是技术迭代加速、贸易壁垒升级与市场结构转型的复杂交织。本文从市场规模、产业链环节、区域格局、企业战略和未来挑战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需求增长与价格下行
中国:全年新增装机220GW(占比42.3%),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至65%,但西北地区因消纳能力不足出现“弃光率回升至4.8%”。
欧洲:能源危机后加速能源转型,新增装机98GW(德国24GW、西班牙18GW),户用光储一体化系统渗透率达32%。
美国:IRA法案推动本土制造崛起,新增装机55GW,其中超60%采用本土组件(2022年仅15%)。
2. 全产业链价格下降
多晶硅料:颗粒硅技术普及导致成本下降,现货价格跌破6美元/公斤(较2023年高点下跌65%)。
组件环节:P型单晶PERC组件出口均价降至0.12美元/W,N型TOPCon溢价收窄至0.02美元/W,二三线厂商陷入“现金成本保卫战”。
3. 技术替代到来
N型电池市占率突破60%(2023年仅35%),TOPCon量产效率达26.2%,HJT设备投资额降至2.5亿元/GW。
钙钛矿技术商业化提速:协鑫光电1m²组件效率突破18%,极电光能建成100MW中试线。
二、从“全线扩张”到“结构性过剩”
全球多晶硅名义产能超800万吨(实际需求仅400万吨),中小企业开工率不足40%,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凭借成本优势(现金成本4.5美元/公斤)市占率提升至48%。
硅片环节呈现“大尺寸+薄片化”趋势:210mm尺寸占比达75%,厚度降至130μm,隆基绿能推出“矩形硅片”差异化产品。
TOPCon产能狂飙至800GW,但实际量产效率中位数仅24.8%,落后头部企业1.4个百分点,设备折旧压力导致二线厂商亏损。
BC(背接触)电池逆势崛起:隆基绿能HPBC Pro量产效率突破26.5%,溢价能力达0.1元/W,但设备投资高达4亿元/GW。
中国组件出口额同比下降18%(因海外本土产能增加),但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通过东南亚基地(规避美国反规避调查)维持对美出口增长。
欧洲市场“本土制造”份额升至25%,但Meyer Burger等企业仍依赖政府补贴(单瓦生产成本较中国高30%)。
银浆环节:SMBB(超多主栅)+0BB(无主栅)技术普及,银耗量降至12mg/W,聚和材料低温银浆市占率突破50%。
光伏设备:迈为股份HJT整线设备订单占比超60%,但捷佳伟创TOPCon设备因技术趋同陷入价格战。
三、贸易壁垒与本土化博弈
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要求新建电池项目效率不低于25%,淘汰落后产能超80GW。
国有企业加速入场:中石化投资120亿元建设10GW异质结电池基地,国家电投自建组件产能突破30GW。
本土多晶硅产能恢复至30万吨(2022年仅5万吨),但下游环节仍依赖进口(组件本土产能仅25GW)。
反规避调查升级: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组件加征35%关税,但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土耳其转口贸易规避。
ALMM清单强制要求使用本土组件,但实际产能仅36GW(需求50GW),进口比例仍达40%。
塔塔集团与First Solar合资建设10GW碲化镉薄膜工厂,试图避开中国主导的晶硅技术路线。
碳足迹认证标准正式实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通过绿电溯源将碳排放降至380kg CO2/kW(行业平均550kg)。
欧盟对中国组件发起反补贴调查,但本土制造成本过高导致政策执行力度弱化。
四、垂直整合VS专业化突围
隆基绿能“BC技术+氢能”双线布局,研发投入占比升至7.8%,但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5%。
通威股份逆势扩大多晶硅产能至80万吨,通过“硅料换组件”模式绑定下游客户。
爱旭股份ABC电池量产效率达27.3%,拿下欧洲高端市场15%份额,单瓦净利领先行业0.02元。
阳光电源光储一体化业务营收增长58%,逆变器市占率提升至38%,但面临华为数字能源价格战冲击。
3. 新势力跨界玩家:高风险押注
宝丰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50GW TOPCon产能,但量产效率仅24.5%,投产即面临亏损。
家电企业转型:TCL中环聚焦G12大尺寸硅片,创维集团户用光伏装机量突破5GW。
五、技术、贸易与ESG三重压力
TOPCon与HJT路线之争尚未终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商业化进度可能颠覆现有格局。
设备厂商面临“替代风险”:当前价值20亿元的产线可能在3年内因技术换代而报废。
美国或启动“301调查”打击中国光伏企业海外设厂,印度可能对进口银浆加征关税。
中国商务部对进口多晶硅实施反倾销复审,保利协鑫等企业借机提价。
欧盟《新电池法案》要求组件回收率超90%,天合光能建立全球首个“零碳组件”生产基地。
新疆多晶硅企业面临劳工权益审查,合盛硅业被剔除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六、2025-2027年趋势展望
BC与N型技术之争更加激烈,钙钛矿/晶硅叠层组件量产效率突破30%。
全球组件产能将达1500GW,但实际需求仅700-800GW,行业进入“剩者为王”阶段。
分布式光伏占比将超70%,光储一体化系统成为标配,虚拟电厂模式兴起。
2024年的光伏行业在“希望的阳光”与“过剩的阴影”中艰难前行。当产能扩张的狂热遭遇技术革命的冷酷,唯有兼具成本控制、技术储备与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存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场零和博弈的终局,或将重塑全球能源权力的版图。
(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