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IBF 2025深圳电池展观察——技术突破与产业博弈下的动力电池新格局

ainet.cn   2025年05月21日

2025年5月15日至17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 2025)汇聚全球超3200家展商,集中展示了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电动航空电池等前沿技术,以及储能、智能装备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电池行业展会之一,CIBF不仅是技术风向标,更折射出中国锂电产业的进阶路径与潜在风险。

一、技术创新驱动全球竞争力提升

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特征契合电动汽车、无人机、储能等多领域需求。本次展会上,中国企业在固态电解质材料、工艺设备等领域表现亮眼。

硫化物电解质价格从300元/克降至10-30元/克,中国供应商通过工艺优化实现降本,如贝特瑞将硫化锂价格降至1000元/千克。

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种电解质路径并行推进,国轩高科“金石电池”进入预量产阶段,宁德时代硫化物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

砺星&存融推出高精度智能装配与涂胶设备,解决进口依赖问题,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2. 全场景应用拓展

瑞浦兰钧发布问顶®50Ah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310Wh/kg,支持-30℃-60℃宽温域运行,适配飞行器高倍率放电需求。

瑞浦兰钧680kWh超大电量储能系统、比克688Ah方形电芯等产品,推动储能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全固态电池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成为机器人动力系统的潜在选择,但量产仍需技术突破。

3. 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主导技术迭代。展会中,外商采购需求激增,日韩客户频繁对接中国供应商,凸显中国在性价比和供应链效率上的优势。

二、技术瓶颈与市场风险并存

1、电芯成本、工艺和技术路线的多重障碍

硫化物全固态电芯成本达5-6元/Wh,是液态电池的4-5倍,降本依赖材料创新与工艺简化。

硫化物对水分敏感,需严苛生产环境;氧化物电解质烧结易粘匣钵,设备腐蚀问题突出。

聚合物路线兼容性强但能量密度受限,硫化物体系成熟度较高但安全性争议未消。

2. 原材料价格与产能过剩风险

碳酸锂价格低位震荡(2025年初约7.4万元/吨),导致上游矿企减产,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尽管需求端修复,但2025年供应过剩压力仍存,企业需通过降本增效维持竞争力。

3. 国际竞争加剧

日韩企业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丰田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三星SDI、现代等亦制定明确时间表。中国虽在市场份额领先,但核心专利、高端设备仍受制于人,需警惕技术壁垒与地缘政治风险。

4. 标准体系待完善

新兴领域(如eVTOL)缺乏统一电池安全标准,热管理、适航认证等技术要求尚未形成规范,制约商业化进程。

三、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创新”

1. 半固态过渡与全固态攻坚并行

2025-2030年将是半固态电池商业化窗口期,高端电动车、无人机等领域或率先应用。全固态电池需突破电解质合成、界面阻抗等技术瓶颈,预计2030年后实现规模化。

2. 跨界合作与全球化布局

车企、电池厂商、材料企业需深化协同,如宁德时代与航空企业合作开发凝聚态电池。同时,中国企业应加强海外产能布局(如瑞浦兰钧印尼工厂),规避贸易壁垒。

3. 标准制定与资源保障

政府需推动固态电池国家标准出台,加大对关键材料研发的扶持,同时建立锂资源战略储备,应对供应链风险。

CIBF 2025展现了中国电池产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型之路,固态电池、钠电等技术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然而,成本、工艺、国际竞争等挑战亦不容忽视。未来,唯有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协同与政策护航,方能巩固中国在新能源赛道的主导地位,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跨越。

(智能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CIBF 2025深圳电池展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
2025全景工博会
2025全景工博会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CIIF”)将于今年9月23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更多]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展播

为了讲述我国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例,发挥好典型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示范作用,提振广大制造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 [更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