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暨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大会期间,华硕电脑(上海)有限公司智慧物联网战略合作伙伴总监蔡裕正接受智能网采访,分享了华硕从AIoT布局到生态共赢的关键洞察。
积极推进AIoT布局
制造业AI应用场景呈现碎片化特征,其解决方案需依赖大量数据支撑。蔡裕正表示,企业需先采集产线或业务流程数据,方可针对具体业务需求开展分析与算法定制,甚至训练独特模型,这一流程周期较长。尤为突出的是,多数企业面临数据工程师或AI人才短缺的痛点,进一步加剧了实施难度。
模型训练完成后,如何有效部署至实际场景仍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由于不同现场对模型轻量化程度的需求差异显著,边缘计算场景下适配的算力平台类型多样,客户在完成模型训练后往往对具体部署方案存在困惑。
自早期个人PC业务起,华硕持续深耕高性能计算领域,近年来推出涵盖40 TOPS至4000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的多样化边缘计算平台,能够适配不同轻量化边缘模型,助力客户实现快速现场部署。
华硕提供多样化算力平台,其核心目标并非单纯提升计算能力,而是推动边缘计算应用解决方案在真实场景中的快速落地。针对客户对边缘计算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华硕自2024年起着手构建开放式生态合作伙伴网络,覆盖AI应用联盟等多元平台,合作领域不仅包括制造业,还延伸至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旨在通过预集成软硬件解决方案加速客户现场部署。
构建生态合作网络
AIoT产业链涵盖底层芯片,边缘 PLC控制器,边缘AI算力平,云平台到AI SaaS解决方案,整个产业链非常长,所以华硕希望搭建一个完整产业链的解决方案。
华硕始终聚焦于自身擅长的领域,并通过多维度合作构建生态优势。华硕与多方合作伙伴协同联动:既包括专注于AI算法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也涵盖英特尔、AMD等全球前沿芯片厂商。以当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契机,华硕联合英特尔、AMD等合作伙伴搭建了最新一代算力平台,同时整合半导体测试领域的专业软件开发商资源,共同赋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通过这一生态协作,设备制造商得以应用最新计算平台与AI算法解决方案,有效优化测试流程,显著缩短开发周期——相较于行业同行,可提前半年至一年将创新测试方案推向市场。
华硕与摄像头硬件厂商及英伟达芯片技术方深度协作,共同打造面向边缘场景的最新AI解决方案,重点优化算法适配性。华硕的能力覆盖从底层技术到算法研发、解决方案设计及交付的全流程,能够有效支持系统集成商(SI)快速推进项目落地。
蔡裕正认为这一模式具有重要价值。相较于传统工业制造领域AI应用的泛化场景,当前AI赋能更聚焦于垂直场景需求。通过生态伙伴间的优势互补,华硕能够加速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使最终用户更高效地获取技术价值,这是华硕核心的目标所在。
当前,制造业已成为AI赋能的典型垂直场景。在此领域华硕已落地一项具体成果:针对产线操作现场的人工行为识别。传统模式下,人工操作易因长期工作疲劳产生误操作、误判等问题,且大量检测仍依赖人工观察与判断。华硕的AI解决方案通过实时监测,可快速预警产线操作中的异常情况,例如操作速度异常放缓、跳过标准工序(如本应执行5步却仅执行3步)等,这些现象可能由精神涣散或疲劳导致。目前该方案已在众多客户现场实现部署。
(智能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